靖康二年九月二十一,襄陽城只堅守了三天,城內便起了混亂,襄陽守將秦叔寶無奈只得開城投降。

其實襄陽城池堅固,城內糧草物資充足,兵卒也不少,如果眾志成城, 便是守山一年半載也只是尋常。

只可惜唐介唐大人跑的實在太快,太突然,秦叔寶雖然是城內的武官之首,但是沒有唐介的兵符,便沒法調動城內的所有兵馬。

秦叔寶倒是想來個先斬後奏,但大周以文御武已然是幾千年的傳統了, 別說城內刺史等高官,便是個七八品的小官, 也看不起他這位正四品的雲麾將軍。

秦叔寶出城投降,一來也是因為遲早守不住,二來恐怕也有被這些蠢貨所激。

如今關中讀書之人甚多,只會嫌棄地盤太少,官位不夠,倒也不用擔心新得的地方沒人治理。

李靖手腳也是甚快,入城之後的第一件事便是封鎖荊州的戶籍賬冊,派遣手下隨行的官員迅速接手襄陽政務。

那些城破之後,袖手旁觀的官老爺們,還準備採取不合作的態度,看看關中沒人的窘迫笑話,結果沒得幾日整個襄陽便恢復了生機,開始繼續運轉。

這讓這些官老爺們既驚慌又後悔,眾人掌慣了權柄,自然不甘心從此便只能做個平頭百姓,便聯合起來, 推舉眾人之中威望最高的前戶部尚書,曾詢為代表前來求見李靖。

李靖自然知道眾人所求, 客氣的招待了曾詢一番,各種好話不要錢似的湧出,將這位老大人捧的高興至極,連此行所為何來都快忘記了。

還好老大人也算曆經宦海,還能保持些清醒,最終還是強行將所來說了出來。

李靖先是一口答應,然後有些為難的說道:

“老大人是晚輩所敬佩之人,按理來說老大人發話,身為晚輩,在下怎麼也要遵從才是,只是老大人也當知道,如今二帝被俘,天下暫時無主,我家國公拼盡全力也沒能救回二帝,而金國虎視眈眈,天下不能無主,我家國公有心為天下做事,不知老大人如何看待?”

曾詢本來聽得李靖吹捧, 還悠然自得的撫著花白的鬍鬚,待聽得後來,才知道原來那位新任的唐國公竟然想要建國稱帝, 驚的將本就不多的鬍鬚扯下了好幾根。

曾詢被李靖這一問,哪裡還有心思繼續為在襄陽的眾人說話,支支吾吾的半天也說不出話來。

李靖也不以為意,笑道:

“老大人不必急著答覆晚輩,回去與襄陽眾位俊傑商議商議,考慮好了再說便可。”

曾詢鬆了口氣,這才發現自己內襯已經被冷汗映透了,連忙說道:

“李大帥說的極是,老夫一定轉達。”

李靖笑了笑道:

“如此便好,不過晚輩公務纏身,再有兩日便要啟程回關中了,老大人等需要快些才好。”

曾詢如今哪裡還敢說其他,只是一個勁的點頭,說“好...好”

李靖滿意點頭,端起茶盞喝了一口。

曾詢看著李靖的動作,連忙起身告辭,李靖客氣的挽留了一句,曾詢連忙說自家還有要事,不便久留,李靖便也點頭同意,親自將曾詢送出了府衙。

曾詢離開府衙之後,便好似身後有猛虎在追趕,一點也不像個接近七十的老人,腳步飛快的消失在了李靖的視線之中。

曾詢回府之後,立刻便將眾人召集起來,將李靖的話轉達給了眾人,眾人皆是沉默,誰也沒有說話。

到了第二日,便有大周原本的官員開始離開襄陽往江南而去,李靖也沒有阻擋,只是冷眼旁觀。

有人走自然有人留下,不管這些人是因為投機還是因為已經對大周失望,李靖都照單全收,將這些人一起帶往關中。

如今關中立國已經是箭在弦上,誰也不能阻擋了,便是星辰派也只能看著李靖大軍橫行,絲毫不敢表示出任何不滿。

十月一日,李靖留下五萬大軍,任命了一個李家宗室為主將,好友裴仁基暫時任荊州刺史全權處理荊州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