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正一威盟(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二人也不是誰,威武漢子,便當年文丞相三子,文演,而中年道人,便是如今南方名頭極大的龍虎山正一掌教,張通靈。
張通靈四人自從在龍虎山落腳之之後,便開始在當地傳道,不過幾年便發展了好生興旺,慢慢的往荊州方向參透。
而當年陳仲奇所發展的全真教,雖然曇花一現,但也不是毫無效果,至少在當地留下了全真思想,而正意教當時教義乃是從全真而出,自然也有相當的百姓信服。
如此龍虎山的觸角伸入了荊州之後,便一發不可收拾,信徒簡直是與日倍增。
而正意教義又比之全真要寬鬆許多,故而連許多富戶也開始信奉正意教,這些富戶都是家裡不缺錢糧,且和修煉之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人才也極多。
慢慢的便開始了有自家想法,又在正意教義上推陳出新,令得張通靈這個教主也是大受啟發,道行突飛猛進,成丹便如喝水一般容易。
而這些新萌發的思想之中,又有許多開始像大樹長出枝丫,雖然根子是在一處,但思想已然大為不同。
張通靈非但不阻止這般情況,還相當鼓勵其中一些傑出之人,自家創立道派,做那一派之長。
也是如此,這些年南方玄門道派,如雨後春筍一般冒出了幾十家,而這些道派的創始人也沒有忘記張通靈這位教主恩德,紛紛尊奉張通靈的正意教為盟主。
到了此時在叫正意教已經有些不合時宜,張通靈等幾人商議之後,便改名稱作正一教,以示以一統萬之意,當然了也有代表南方道派根源的意思。
而以正一為首的這幾十家道派,便被外人統一稱作,正一威盟。
兩人笑過之後,入河南以來的沉悶也隨之消散一空,過了一會一個十餘歲的少年道士從前方飛遁而來。
來到兩人身前,先行了一禮,口稱‘大伯和文叔叔’,張通靈笑著讓其不用多禮,這才問道:
“汴梁情況如何?”
少年搖了搖頭道:
“不甚好,小侄只聽得滿城哀嚎恐慌,沒有變數,恐怕堅持不得幾日了。”
張通靈沒有懷疑自家侄子所言,自家侄兒從出生便極為不凡,天生便耳聰目明,站在十里之外都能聽清蚊蟲震翅之聲。
這個少年便是趙素和張通夕之子,名叫趙朗,法名玄朗,出生之時便有漫天彩霞將整個龍虎山淹沒,生下來便能跑能跳,一月便學會說話,到了一歲之時,已然有了常人兩三歲大小。
用張通靈的話來說,這孩子莫不是天生神聖?
到了三歲之時,已然將龍虎山所有道經全部讀完,趙朗畢竟小兒心態,雖然學了不少道經,但還是調皮的緊。
看著母親將一個糖豆當寶物藏著掖著,便悄悄的將其偷了出來吃掉,吃完還砸吧砸吧嘴,覺得沒嚐出味來。
此事很快便被張通夕知曉,那糖豆也不是其他,便是那龍虎金丹,這龍虎金丹藥力何等之大,那是一個未曾修煉的小兒所能承受,當晚便開始高燒不退,整個人像被煮熟的大蝦一般。
沒有變法,張通靈只能施展大法力,將藥力暫時鎖住,但這也只是治標不治本,從此趙朗便開始跟著大伯張通靈脩道煉法,緩緩煉化龍虎金丹的藥力。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