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子義在上次演講結束後就應邀加入了師大田徑隊,也答應了要和師大田徑隊隊員們“交流”,確實交流,在交流之前吳子義信心滿滿,隊員們和教練們也都期待滿滿。

真的交流起來才發現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吳子義在大方向理念上能夠給出好的建議,但到了具體的訓練細節中卻發現自己沒法教。

前世的吳子義只是個突破不了健將級的小撲街,這一世進步神速那是基於他有外掛的情況下。仁川亞運會的集訓吳子義僅僅只參加了一個月,主要的訓練都是接力訓練,元國強和李青壓箱底的東西他是基本沒學著,想學至少得等到冬訓了。

一句話總結:我很強,但那是因為我有掛,所以你們學不了。

教練老師們欲哭無淚,本想著能和吳子義交流交流經驗,想著隊員們能乘著他還在學校,多少學點真東西。可你看看吳子義說的都是什麼話?

“這個彎道技術我實在是說不清楚,反正我就是看著博爾特是這麼跑的,我就模仿他,就跑出來了。”

這是人能說出的話?

還好吳子義並不是什麼都教不了,在觀看師大田徑隊訓練的過程中他發現他們的教學中存在著很多過時的理念。

吳子義觀看了幾天的訓練,決定對師大田徑隊的教練組提出自己的想法,他找到了教練組裡的一名姓張的教練,就是他吩咐王濤將吳子義拉近田徑隊的。

田徑場內,師大田徑隊隊員們正做著日常訓練,教練組們和吳子義隔著老遠開始了他們的“交流”:

“張教練,你們這個訓練確實還是有些問題,這幾天我發現隊員們的訓練單元幾乎是割裂、分散的,有時候你們會因為部分隊員偷懶而肆意亂加次數和數量。這樣是不對的,並不符合‘身體默會認知特徵’。”

田徑隊的張教練一頭霧水,和其他幾位教練眼神交流了一番,連忙問道:“這...什麼是‘身體默會認知特徵’?”

吳子義簡單組織一下語言:“簡單來說就是如果你的訓練單元和比賽賽制接近,那麼你就能在比賽中更好的發揮你日常訓練的狀態。”

吳子義沒等幾位教練想明白就又指出一個問題:“我不知道各位教練有沒有看2014年的《運動訓練學》,如果看了應該不會讓隊員們還在集中訓練前30米才對。”

“我就不說科學公式了,僅僅只說我自己的經歷。崑山站的男子100米決賽,我大概在53米左右達到極速狀態;麗·水全青賽,55米左右;尤金,54米左右。都是在6秒左右進入極速狀態,這就是‘6秒定律’。”

教練們沒有反駁,他們自然不會因為自己是老師而吳子義是學生就擺架子,張教練看了一圈同事,鄭重的說道:“吳子義同學說的這些問題,其實我們之前就討論過,只是我們不敢脫離我們的舒適圈,有部分人覺得哪怕按照以前的訓練教學,我們師大田徑隊也一樣能繼續保持國內一流大學田徑隊的水平。”

“但你們想過沒有?等清華、暨南那些學校變革了訓練理念,我們師大還有優勢嗎?論資金,人家可比我們充足多了!怕這個,怕那個,有什麼好怕的嗎?!乘著吳子義同學就在這,大家表個態吧,關於改進之前訓練內容的決議,誰贊成,誰反對?”

眾教練們你看我我看你,最後一個接一個的舉起了手。

張教練立刻喜笑顏開,握住吳子義的手:“哎呀,吳子義同學可是幫了我們一個大忙了!我代表田徑隊感謝你的建議!”

吳子義面帶微笑的和張教練握著手,好傢伙這是被人當作刀子了,不過吳子義也不介意,畢竟他不受師大田徑隊約束,雙方是各取所需的關係。

“嗐,哪裡哪裡,我就是隨便亂說的,我哪懂什麼運動學理論啊,這些都是我從蘇炳天天哥那裡學的。”吳子義謙虛道,“那各位教練就慢慢商議吧,我先去自行訓練了。”

“去吧去吧,有什麼需求儘管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