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為兩人各遞上一副白色的薄手套,防止手上的汗漬傷害到字畫。

“比試開始。”

司馬浩天立刻走到第一幅畫前,他先觀察著整個畫面的佈局意境,再近距離檢視細節,比如山水石林的筆鋒畫法,比如最後的紅泥印章是否有明顯破綻。

而李墨異瞳一掃,透視目光籠罩一幅幅畫作,然後就看到一道道乳白色的光澤形成一道道光圈擴散出去。這些話都是近代的仿作,但藝術水平極高,絕對是一代宗師。

不要猜,能夠達到這種境界的,能夠模仿出如此多名人畫作的話,除了大千先生再也找不到第二個人。

哪怕都是仿作,那是價值驚人。

李墨目光一動,忽然一道深灰色的光暈透射出來,形成光圈一波波的擴散著,那是清朝初期的名作。繼續朝後看著,從諸多乳白色光圈中再次透射出一道深藍色光暈,那應該是明初的作品,等看到最後又是一道道淺藍色光圈擴散出來,這是明末的作品。

五十幅畫中,有四十七幅都是大千先生的仿作,剩下的三幅則是真跡。難怪大千先生的仿作是高產,在這裡就一下出現四十七幅,也不知道灣島博物館是從哪裡徵集到的。

觀看直播的人都不解的看著李墨,他就站在那裡環顧一週,難道不著急?司馬浩天已經看到了第三幅,再浪費時間就要被他甩開了。

站在一旁的秦雅麗剛要小聲提醒他抓緊時間,就看到李墨終於動了,他雙手後背目光在第一幅畫上停頓了五秒,然後走到第二幅畫前,同樣停頓了五秒,然後走向第三幅,第四幅。。。

他這是在鑑定?難道光是看看就能斷定出是真跡還是仿作?

雖然很多人看不懂,也無法理解李墨的這種鑑定水平是多麼的高深莫測,但他們也只能看著李墨在每幅畫前停頓五秒。

司馬浩天的鑑定方式就是比較正宗的手法,先看佈局,再看立意,然後看細節。速度再快一幅畫鑑定下來也要二十多秒,他現在是在搶時間,然後再縮小鑑定的範圍。

可是當他鑑定第四幅畫時,李墨已經站到他身邊,然後移步到第五畫前,幾秒鐘後走到第六幅畫前。

一分鐘後,李墨已經鑑定完十二幅字畫,兩分鐘後二十四畫已經鑑定結束,當三分鐘結束時,他已經鑑定完三十六幅字畫,而司馬浩天才鑑定到第十三幅。

李墨揹著雙手走完五十幅畫後,來到搶答桌旁,輕輕拍了下紅色按鈕,滴滴聲連續響起。司馬浩天立刻轉身,難以置信的看著李墨,他的額頭鼻尖上都是汗,可見短短的幾分鐘承受了多大的壓力。

“朱教授,李墨這不是在開玩笑?”

“是啊,每幅畫他就看五秒,這是不是太草率了?萬一錯了,豈不是白白給對手送分。”

“李墨號稱神仙眼,他的眼力高明到什麼境界豈是我們能夠想象的。這樣的比試他肯定不會如此草率,那隻能說明一件事情,他有絕對的把握和信心。”

朱昌平教授沒有絲毫懷疑,他示意其他人都先安靜下,等會結果出來便知勝負。

觀看直播的都靜靜的等待著,正確答應就固定在牆上,只要拿下揭開就知道答案。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