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墨一顆心頓時拔涼拔涼的,真是白高興了好久。

“大師,麻煩你幫忙將龍袍袈裟展開來。”

兩位僧人取出袈裟,然後小心的展開,讓在場的所有人都看的清清楚楚。

李墨仔細看去,這件袈裟幅面長2.1米,寬1.3米。與一般的雲錦不太一樣,眼前的這件看上去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華麗,但卻很耐看,大氣,簡約。

庫錦,庫緞和妝花三大品種都有,還有宋錦。紋樣有龍紋和花草紋,還有燈籠紋,其中龍紋由圓金線、扁金線和銀線織成。龍紋有五爪龍,三爪夔龍,行龍和團龍。

粗略的數了下,數量大概有九十之數。

李墨越看眉頭皺的越緊,其他人看的都心裡七上八下,這個龍袍袈裟不會有什麼大問題吧。

好一會兒,李墨才輕嘆口氣說道:“這件龍袍袈裟不是建文帝所留。”

嚴旗俊張張嘴想要說什麼,卻不知道怎麼說。李墨是誰?那是國內公認的第一鑑寶專家,他說的話基本上就是權威。

其他人面面相覷,這麼多年來龍袍袈裟一直被疑似是建文帝所留,可缺少鐵證。如今被李墨直接否認,這讓很多人心裡有種很堵的感覺。

寧德建文帝文化能夠深入人心,他們可是花了很大精力的,這幾年因為建文帝文化的影響,帶動了當地旅遊業的磅礴發展。

如果這件龍袍袈裟確定不是建文帝所留,還不知道會引發什麼後果呢。

“李副教授,你有什麼證據證實它不是建文帝所留?”

嚴旗俊平復下心情問道,不管是不是,讓古物恢復本來的面目也是他們所要做的事情。

“嚴局,各位領導你們請仔細看。這些龍雖然都是閉嘴龍,但龍的形態紋樣和明朝早期的龍紋有明顯區別,反而和明中期的龍紋很相似。另外,五爪龍出現在袈裟上,不一定證明就是皇帝穿的,三爪和兩爪龍,反而明朝皇帝龍袍上會有。”

一群人都湊上前仔細的觀察著,對照李墨所言,他們心裡逐漸偏向了他的判斷。

“大家再仔細看看這些圖桉,袈裟上除了黃地八吉祥妝花緞圖桉外,還有月白地四季花卉團龍紋,黃地夔龍團花紋,藍地龍趕珠紋,黃四合如意雲紋,藍地織福壽字燈籠紋等。從這些紋樣看,反而與京都定陵出土的萬曆皇帝龍袍紋樣十分相似,如此一來也可以證明這件龍袍袈裟不是明朝早期的古物。”

李墨提到了已經出土的明萬曆皇帝的龍袍,這些都是左證,有實物可以作對比的,從側面去證明龍袍出現的年代。

“李副教授,我有個疑惑,袈裟織造過程中,採用了個緙絲技術。這種技術開始於宋朝,是從西域傳入的,一直流行到明朝初年,而明朝中期以後,這種技術就不再出現了,這個又怎麼解釋呢?”

一個地方上的領導不解的問道。

“其實不難理解,我們所謂的明早期,中期,晚期,那都是指一個大致的時間範疇,並沒有非常嚴格的鑑定到某個時間點,這個想必不需要太過多的去糾結。”

李墨示意兩位大師把龍袍袈裟收好放回紫檀寶箱中,不管是不是跟建文帝有關,這件袈裟都是國寶中的瑰寶。

“嚴局,既然這件龍袍袈裟是在支提寺出現的,那麼在支提寺的史記上有沒有關於這樣的歷史記錄呢。如果能夠查到字言片語,那對斷定它的最終來歷更有利。”

“有,收藏了很多古籍,但由於戰亂的原因,很多都是斷層的。”

“既然如此,我們可以先從明中期開始查起,能查到自然是最好。”

嚴旗俊看看時間,想了下說道:“李副教授,我們先進山,其他人可以留在這裡先翻閱那些古籍。”

“這樣也行,那我們就收拾下準備進山。嚴局,我已經有了大致的進山方向,道路可能有點不好走,如果中途有問題,大家都及時的提出來。”

“好。”

尋寶神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