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章 安排負責人(第1/2頁)
章節報錯
進入公司以後,俞洋平就開始展開了工作。
霓虹不比國內,沒有任何根基,萬事開頭難。
好在已經度過了最艱難的初期階段,一切進入正規。
先是招聘廣告,招聘了大約二十名畫師,經過培訓上崗,正式進入工作。
接著是公司正常運轉需要的部門和員工,像是市場部、網路部、財務部等等,絕大部分用的是霓虹員工,有少部分調來了國內的業務骨幹。
霓虹以前經濟騰飛時,在華夏有不少日資企業,如今也輪到中資企業進駐霓虹了。
俞洋平的目標,是在霓虹建造一個龐大的動漫產業基地,從創作、渠道、改編,各方面把控起來。
這樣一看,他對霓虹的就業率提升,提供了很大幫助啊。
倒不是俞洋平對霓虹有多喜歡,主要還是他的庫存裡,絕大部分經典作品都來自於霓虹。
巨大的文化差異,導致動漫裡無處不散發著濃厚的霓虹味道。
所以,還是在原產地建設生產基地更好。
由於文化的不同,中資企業在霓虹並不受待見,尤其是名校畢業的,基本完全不會考慮在來這裡就職。
不過,這也難不倒俞洋平。
魚貓文化在國內就有豐富的培訓經驗,降低標準,總有人會來的。
尤其是這個世界的霓虹,動漫產業完全沒有發展起來,挑選一些美術愛好者並不算難。
何況,他還有50多張靈魂卡可以幫助提升。
除了公司的建設,再有就是渠道了,這個倒是容易,由於國內的漫畫傳過來,早就有一定程度的合作,實體連載沒有問題。
而剩餘的渠道,俞洋平決定全部捏在手中。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企業,利潤才足夠高,福利待遇才能足夠好,才能吸引更多人才前來。
網路連載這一塊,他選擇了發行在自己建立的平臺上,然後是動畫化製作,也在發展招聘中,最後是配音演員,也即是聲優,也在物色。
這一大堆都是需要花錢的,不過他有資金、有作品、有市場,完全不愁賺不回來。
霓虹才多小一塊市場,僅僅是將創作好的內容在國內發行,就足夠賺回利潤。
不過這樣一來……
他拿國內的利潤養活在霓虹的企業員工?
這好像是給霓虹賺貿易順差。
所以,霓虹的市場還是需要開發才行。
解決完大部分事情後,俞洋平也沒閒著,霓虹最重要的是動漫市場,然而除此之外,他未必不能開發一下霓虹的娛樂圈。
霓虹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經過中文填詞,也能在國內流行開來,他可也記得不少霓虹歌曲,只是不會唱而已。
然後還有日劇和電影。
即便他記得的數量不多,依舊有有不少,再不濟可以進行動漫的真人電影改編嘛。
像是《花樣男子》(國內譯作流星花園)、《熱血高校》、《世界奇妙物語》、《非自然死亡》、《白色巨塔》、《勝利即是正義》、《半澤直樹》、《東京愛情故事》……..
電影可能較少,主要是著名導演黑澤明的電影,《羅生門》、《七武士》之類,再加上很多真人電影……
不過僅僅是這些,已經足夠形成一個完整的影視產業鏈了。
此外,霓虹的恐怖電影也很出名,在整個亞洲地區,恐怖氛圍塑造得最好的,還得是小日子過得不錯的霓虹人。
《無限恐怖》裡的恐怖片裡,也有霓虹靈異恐怖電影,拍是遲早要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