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是週六,不過俞洋平也沒閒著。

十月即將到來,原本準備在十月初上映的小成本電影,隨著拍攝的深入,成本越來越高。

像這種主旋律電影,與一般的劇情片不同,絕不是講好一個人個故事,就能得到觀眾認可的。

國內的主旋律片,要的是家國情懷,所以必須要調動觀眾的情緒,讓觀眾從影片中找到歸屬感。

所以對於增加成本,俞洋平並不反對,現在國內已經有了幾部優秀的主旋律影片打底,只要拍好了,至少不會太虧。

星耀出萬,顯然是不夠的,這正好給了俞洋平介入的機會,由他控股的魚貓文化以及他獨資成立的魚躍文化分別投資4000萬。

再加上伯納、輝光、宜華的聞風而動,紛紛追投,使得本次電影的投資額度達到兩億以上,妥妥的大片。

不過張導因此也感到幾分壓力,他在此之前,僅僅執導過一部低成本影片,而且從賬面上來說,還虧本了。

但他也因此獲得了俞總的信任,畢竟那部電影的資金,實際上俞總自己揮霍了,他能拍一部影片補上虧空,讓俞總感到滿意。

隨後就是俞總讓他和程導分別開拍,如今程導拍攝的電影大獲成功,讓星耀公司賺的盆滿缽滿,不但收攏了大量資金,股價還因此大漲,張易制導另一部,壓力可想而知。

他其實也知道,拍攝小成本影片的話,投資小,賺錢的機率更大,也更穩妥。

不過大投資電影也有好處,一旦票房大賣,那就是一戰成名,從此躋身名導行列,這是一個機遇。

張易自從獲得俞總提拔,心思也變了不少。

最開始,他只想俞總給他一個做導演的機會,哪怕拍的是爛片,身份地位,也已經和以前不同了。

現如今,他竟然得到如此巨大的機遇,自然要好好把握。

一般導演,和名導,這可不是簡單的幾個字的變化,社會地位、未來發展、還有資產方面,都是巨大的差異。

所以這一次的拍攝,他小心謹慎,生怕哪裡拍出來不合意,讓他白白錯過這次機會。

好在俞總對他的支援是一貫的,要投資就給他拉投資,要演員就給他請演員,要劇本就給他寫劇本。

知遇之恩,沒齒難忘啊!

「大概多久能拍完?」俞洋平問道。

「至少還要十多二十天吧。不過後期製作需要花費的時間更長。」

「我準備籌備下一部電影了。」

「……」

張易飛速地思考著,分析俞總說出這句話的用意。

按理說,俞總要籌備下一部電影,根本不用和他說。

那就是希望他來執導新電影。

可是,他手上的電影專案還沒有拍攝完,俞總是知道的。

這麼看來,對於俞總來說,投資兩億的電影,他根本就沒有放在心上。

「俞總,有什麼可以用到我的,您儘管說。」

俞洋平便笑了笑,張易還是很上道的。

他就把大致情況和張易說了一下。

大意是他創立的新公司,準備拍攝一部投資不算高的電影,想要用一批演技好、片酬也低的演員,還要借用整個劇組。

而且這件事,要秘密進行,不能讓星耀察覺。

張易聽完就懂了。

俞總這是要自立門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