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張合理在場邊能夠看透的事,並不意味著場內的邁克布朗也能夠看清。

對陣柯巖這樣的名帥,邁克布朗準備的更加細緻,精確地摳每個回合的細節,但缺少“以我為主”的主動權,更加缺少縱覽全場的大局觀。

本身,實力佔優的騎士隊就佔據比賽的主動權。但小喬丹的受傷離場反而在一定層面上改變了比賽的走勢。柯巖或被動、或主動的變陣“小陣容”,邁克布朗卻任由尼克斯在場上慢慢的帶快節奏,忽略了騎士隊兩名先發內線本身都是老將,快節奏的攻防轉換對他們並不友好的事實。

中場休息時間,柯巖也表揚了球隊上半場的表現,並且囑託奧尼爾和樂福在下半場尹始強攻內線。

“體力上,優勢在我!”柯巖強調道,“克利夫蘭的兩場比賽,只要偷下一場,我們就還有機會;但如果g1的比賽輸掉了,坦白說我不看好我們能夠撐到德安德烈回來。”柯巖這句話,也算是表明了自己“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決心。

不過,這不是“雞湯”,而是事實。小喬丹的情況,目測需要休戰兩場比賽。g1的比賽,如果趁邁克布朗不察贏下一場,g2的比賽,柯巖可以“選擇性”的放掉,然後視小喬丹恢復情況和另一件事的發展來決定是在g3發力還是留力g4;但如果g1的比賽直接輸掉,尼克斯想要贏下系列賽,就只能靠祈禱了。

下半場開打,庫裡遵循柯巖的提議,分球給右側牛角位的樂福,後者背身靠了鮑文一下,往右路轉身擠著對手慢三步上籃球進。(62:59)

小奧尼爾協防慢了一步,賈米森防守卡不住位,詹姆斯無奈的攤了攤手,對手可是尼克斯,他壓力很大的!

騎士隊進攻,球員拉開,安東尼帕克跑到右側底角站定,莫不傳右側70度,詹姆斯中路拿球組織進攻,小奧尼爾上來作掩護,奧尼爾堅決沉底防守,將罰球線以上的區域全部放給了詹姆斯。

詹姆斯三分出手,幾乎沒有干擾下命中。

講真,奧尼爾這個防守屬實是看不起人了。但他也沒辦法,他敢打包票,自己只要敢提上到罰球線,詹姆斯過自己就像過清晨的大馬路。

江山代有才人出,現在這個時間節點,詹姆斯是當紅炸子雞,自己只是昨日黃花了。

防守端不給力,奧尼爾進攻端發揮了自己的價值,庫裡和樂福打擋拆配合,牽制防守後將球做到了奧尼爾手中,大鯊魚籃下暴扣得分,都沒讓回防的小奧尼爾有犯規的機會。

騎士隊進攻,小奧尼爾又到上線掩護,奧尼爾被追著打擋拆,依舊沒有出來,詹姆斯繼續命中。(67:61)

詹姆斯中遠投不算穩定,準起來的時候跟連珠炮一樣接連命中,鐵起來直接就不出手了。正當他有些竊喜自己的手感的時候,防守端出了問題。尼克斯打庫裡和加里納利的擋拆,詹姆斯補防庫裡被對方一個靈活的變向過掉,再想追防為時已晚,只得目送庫裡拋投得分。

此情此景,又讓人想到了“艾弗森晃喬丹”,不過庫裡在一個賽季內接連晃開兩個“喬丹接班人”,而且是正值巔峰的喬丹接班人,精彩程度甚至比艾弗森更拿的上臺面。

雙方在進攻端均有不俗的輸出,尼克斯進攻端“內外兼修”,騎士隊則依賴詹姆斯的輸出和排程來支撐。

打到第三節後半段,賈米森和小奧尼爾的體能出現狀況,表現有所波動;柯巖果斷變陣,用小陣容來打騎士隊的替補陣容。

其實,以騎士隊的陣容結構,同樣是可以祭出“莫不傳、韋斯特、安東尼帕克、詹姆斯、瓦來喬”的一大四小陣容來針對尼克斯的。但不知道是邁克布朗沒有想到還是詹姆斯不太願意頂上大前鋒位置,騎士隊堅持常規佈陣,將希克森放在場上。

面對庫裡、霍樂迪的輪番小打大,騎士隊這一手操作幾乎是“引頸就戮”,硬生生的看著尼克斯隊追上比分並且反超。

只能說,“識人之明”是主教練的一個重要指標,也是柯巖相較於聯盟其他教練最大的優勢。

三節戰罷,騎士隊著稱85:89落後尼克斯4分。

末節,詹姆斯下場休息,邁克布朗將莫不傳和賈米森留在了場上。兩個人是騎士隊第二、第三得分點,在常規賽加起來也有場均35分的輸出。但與此同時,也別忘了,兩個人從來都不是季後賽能夠挑大樑的人。賈米森是20000俱樂部裡打季後賽最少的球員,莫不傳除了晚年在騎士隊抱大腿拿了一個冠軍,在季後賽也沒從來都沒什麼表現。

莫不傳和賈米森沒能撐住場子,奧尼爾卻摩擦了自己職業生涯最後一抹光輝。他在第四節前半段4次完成單打,三次將球融入籃筐,並且造成了瓦來喬的一次犯規,兩罰一中;有了奧尼爾的呼應,樂福也找到了感覺,二人聯手將分差拉開到14分,成功的將詹姆斯逼上場。

詹姆斯登場之後,也“立竿見影”的改變了球隊的現狀,有了“主攻點”罩著,莫不傳和賈米森進攻壓力大減,能夠命中一些投籃;但常規賽防守效率聯盟第一的騎士隊始終找不到防守尼克斯進攻套路的辦法,庫裡表現得非常搶眼,透過跟樂福的十八種配合各種尋找點名賈米森和小奧尼爾的機會,只要詹姆斯不來協防,一打一個準。

分差始終維持在兩位數,急於求成的邁克布朗用資料更漂亮的希克森換下小奧尼爾,繼續加強進攻,沒成想,球隊的進攻效率沒有因為希克森的登場而提升,本身兼職完備只是應付不了庫裡的防守體系反而陷入了紊亂。這個“敗招”被柯巖抓住,追著希克森這一點來打,反而拉開了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