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若有所思地說道:“羊祜和曹家更為親近一些,自然不會隨意站隊,不過凡事也不能絕對,以後再慢慢看吧。”

他知道,想要拉攏人才,不能急於一時,不然只會適得其反。

與此同時,曹爽率軍到了陳留,聽聞了西河的變故,感到非常震驚。

雖然他眼高於頂,但並不代表他不懂時局。

作為前任大將軍的兒子,魏國的大事小事他都是耳濡目染的。

難怪朝廷會突然放棄壽春,原來是後方出現了變故。

等他回到洛陽,曹宇和司馬懿都出徵了。

如今朝廷上下,都在擔憂西河的情況。

一旦漢軍在西河站穩腳跟,危急河東和幷州,洛陽也會變成前線了。

不過取下壽春終歸是捷報,也算是鼓舞了一些士氣吧。

這次曹爽立下大功,被封為衛將軍,這讓曹爽感到春風得意。

而曹宇和司馬懿二人不在朝中,朝廷已經沒有人能夠制約他,所以他開始扶持自己的親信。

曹芳還年幼,加上一批阿諛奉承之人,對曹爽的親信都加以封賞。

此時另一邊的徐州,發生了一件令人痛心的事。

張頜在下邳因箭傷復發去世,聶鴻也不見了蹤影。

因為所有人的注意都放在去世的張郃身上,至於聶鴻就沒有人太過注意了,反正他在軍中也沒有擔任太重要的職務。

處理完事情後,曹爽還打算上奏聖上,打算出徵幽州。

高句麗最近對魏國的態度越來越惡劣,甚至出兵襲擾遼東邊境。

幽州刺史毌丘儉的奏摺已經送到洛陽,請求朝廷出兵鎮壓高句麗。

這對他來說,又是一次立功的好機會。

對付這些小小的異族,對曹爽來說根本沒有什麼問題。

但他剛準備出征,一直臥病在床的曹真,突然病逝。

沒辦法,曹爽只好把出征幽州的事放到一邊,而是回家給曹真守靈去了。

吳國,建鄴!

壽春失守,吳國朝廷上下一片沉悶。

先是丟失了柴桑,如今又丟失壽春,吳國受到的打擊實在是太大了。

但打擊還不僅僅如此,孫權的心還沒平靜下來,顧雍、周泰、朱桓三位老將有接連去世。

這三人,可以說是吳國的頂樑柱,周泰更是兩次救過他性命。

再加上丟失柴桑,戰死的甘寧,吳國的人才瞬間就少了四人,孫權的內心倍受打擊。

不過此時朱然總算平定了文氏兄弟的叛亂,與賀齊合兵一處,準備平定山越。

這個不大不小的好訊息,算是給了吳國朝堂一絲絲的小安慰了。

壽春丟失,諸葛恪無奈之下只好退兵,放棄成德,在濡須水修築大堤,防備魏軍繼續拿下。

同時他廣招兵馬,操練士卒,準備反攻奪回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