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吳軍大敗(第2/2頁)
章節報錯
魏軍進城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安撫百姓,為了讓壽春城安定下來,魏軍可是費勁了不少力氣。
第二日,曹爽大搖大擺地走進了壽春太守府,召集所有將領論功行賞。
但這時,陛下的聖旨就到了。
曹爽感覺很疑惑,壽春這才拿下不到半日,千里之外的洛陽是怎麼知道的?
當看到聖旨,原來是陛下命令他們撤軍,不僅要停止攻打壽春,更從汝南和下邳的兵馬當中,抽調了一萬兵馬前往鄴城。
想要詢問傳聖旨的人,卻什麼都不知道。
曹爽不解道:“奇怪了,自武帝統一北方以來,除了抵禦塞外的異族,北方一直都非常安定,怎麼會派兵馬前往北方?還如此緊急?”
夏侯玄說道:“想必是塞外鮮卑又入侵了,也有可能是高句麗襲擾邊境。”
鮮卑自從沒有了匈奴的遏制之後,實力迅速壯大,統領軻比能更是一個大將之才。
曹丕時期,封他為附義王,並乘機打破鮮卑嫡系拓跋部落,收服匈奴殘部。
但因勢力過大,魏國暗中干涉挑唆,受烏丸等部落的打擊,所以對魏國一直是懷恨在心。
但軻比能卻懂得隱忍,表面上向魏國效忠,可背地裡卻暗中在草原上擴大自己的實力。
久而久之,鮮卑就變得更加強大,精銳騎兵數不勝數,更是統一鮮卑。
就在軻比能勢力最大的時候,幽州刺史王雄派刺客刺殺軻比能。
但最終軻比能卻逃過一劫,從此對魏國更是痛恨,所以這次出兵襲擊魏國也不奇怪。
而高句麗自曹操統一北方之後,就主動和魏國結盟攻打遼東。
在平定遼東後,高句麗卻突然發兵突襲遼西,自此勢力發展很快,在丸都城建國,還在打遼東主意。
魏國為了防備高句麗,每年都會派很多兵馬去防備。
“陛下定料不到將軍已經取下了壽春,所以將軍只需留一員武將在此鎮守即可。”
陳泰說道:“而合淝的兵馬也不能撤退,可以防備吳軍來攻打。”
“接下來將軍只需班師回朝,去面見聖上。”
如果還沒有拿下壽春,讓他們撤軍也無妨,畢竟一開始他們就商量好了,如果計謀沒有成功,就只能撤軍了。
但辛辛苦苦一個月,還損失了好幾萬的兵馬,怎麼能把到手的壽春就給棄掉?
“玄伯所言有理。”
曹爽本想在壽春休整半月,隨後就拿下攻打石亭、巢縣,繼而取廬江。
但陛下旨意既然到了,那就只能遵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