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廬陵一戰後,就改變了眾人的看法。

諸葛喬憑一戰就證明,自己的才能在諸葛恪之上。

從此,在吳國眾人都認為諸葛喬在諸葛亮的教導下,已經趕超了諸葛恪。

但諸葛喬守孝三月就匆匆返回柴桑,而諸葛恪卻三次上表,辭去將軍之職,要為諸葛瑾守孝三年。

吳國上下對諸葛恪的敬重又多了幾分,因為認為他是一個大孝子,而諸葛喬卻沒有盡孝到底。

至於諸葛融,並沒有參與到兩國的爭鬥當中,所以沒有多少人注意他。

“你我三兄弟,今日一別,不知何時才能相見了。”

諸葛融率先開口,感嘆一聲。

以他的性格,很受不了這種分別時的情緒。

諸葛喬笑了笑:“等漢室復興,天下再次一統時,我們兄弟三人就可以再次相見了。”

說完這話時,他還看了諸葛恪一眼。

“漢室復興?”

諸葛恪嘴角揚起一抹輕蔑地笑意,說道:“胞弟說的沒錯,等天下一統時,我們兄弟三人就能團聚了。”

“如今家父病逝,族中之事全系在兄長一人身上,還望兄長以大局為重,千萬不要意氣用事。”

跟諸葛恪相處幾個月,諸葛喬發現他的脾氣有些暴躁,性格偏激,而且誰都不放在眼裡。

整個吳國,能讓諸葛恪看得上的人,除了孫權之外,也就只有陸遜一人了。

這樣的性格,要是得罪了朝廷上的那幫人,可就危險了。

“胞弟所言我都記住了。”

聽到諸葛喬這些話,諸葛恪稍微冷靜了一下,說道:“如今你我各為其主,我出征在外時,也有三弟在,無大礙。”

“啊?”

諸葛融一怔,隨即無奈地笑道:“我只能學習一些書法罷了,族中之事,我實在是承擔不起。”

“我都不知該如何說你了,當初父親在的時候,就應該讓他好好管教你才是。”

諸葛恪看著這個三弟,實在不知道該怎麼教育他才好。

他和諸葛喬都頗有謀略,才智過人,可偏偏這個諸葛融,從小性格懶散,對謀略那是一竅不通。

“好了,話我也就不多說了,二叔所囑咐過的,我定然不會忘記。”

諸葛恪看向諸葛喬,說道:“不過我也希望你們遵守約定,不要暗中起兵,否則陛下怪罪下來,連累族人,那你可就是諸葛家族的罪人了。”

“如此重要的事,豈會亂來。”

馬永隆開口道:“丞相既然提出共分中原,自然是不會反悔,諸葛將軍儘管放心。”

他隨諸葛喬來到吳國,最重要的任務是為了聯合吳伐魏,漢吳兩國重歸於好。

“那就好。”

諸葛恪見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也就不再擔心,說道:“以我吳國的水軍,東面不用放在心上,我軍自然能和魏軍一戰。”

“只是聽說司馬懿已經到了南陽,不知關羽將軍能否穩住局勢?”

馬永隆笑了笑:“諸葛將軍,你此話可有點小看我們了,丞相當年就已經計劃好了進軍宛城,進逼洛陽。”

“如今雙方握手言和,丞相必定親自率軍前往南陽,司馬懿也就不足為慮了。”

“更何況現在關毅將軍襲擊西河,曹宇大軍集結幷州,諸葛將軍不必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