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這人選必須慎之又慎,此事要和他二人好好商議才是。”

這些事情就不是他來做的,想到諸葛亮六出祁山的遺憾。

這次北伐前,做好充足準備,定能一舉平定雍州。

關毅說道:“等益州國庫充實,糧草充足,便可揮師北伐了。”

諸葛亮猶豫了一下,說道:“荊州目前人心還算穩定,只是這連年征戰,多有破壞,百廢待興。”

“僅僅關將軍一人,恐怕是獨力難撐,只是這益州也暫時抽調不開人手,實在是有些困難。”

關封突然想到魯深,開口問道:“義從此人,丞相覺得如何?”

諸葛亮倒是挺欣賞魯深的,點頭道:“此人雖然年紀尚小,但他內政能力倒是十分突出。”

“再培養幾年,他將會成為我大漢的大才。”

關毅說道:“既然此人有這麼強的能力,這半年來也經常跟在丞相身邊,對於屯田水利頗為了解。”

“我建議,不如將他調往荊州,再分派經驗豐富之人教導,正好可以輔佐關將軍處理荊州政務。”

諸葛亮沉默了一下,說道:“這樣也好,就讓伊籍隨他一同前往荊州。”

“荊州水源充足,地勢平坦,有這麼好的地理優勢,那可是魚米之鄉,並不比江東差。”

關毅知道,經濟最好的地區就是長江一帶,還有河北和徐州一帶。

再加上荊州的地裡位置處於中原中間,客商來往頻繁,是發展商業最好的地方。

關毅說道:“丞相,先帝當年在荊州,也曾遇到許多名士,他們因身處亂世,不肯輕易出山。”

“如今天下雖然還未一統,但三分天下已然明朗,吾等繼承大統,可否將他們請出來輔佐?”

諸葛亮眉頭一挑:“此話從何說起?”

關毅笑道:“當年便聽說水鏡山莊能人異士無數,崔州平、石廣元之流也是大才。”

“他們既然與丞相熟悉,想必還有來往,縱然他們年事已高,但他們都心存漢室,若是讓他們為大漢效力,他們也許會出山。”

關毅一直都沒想明白一件事,諸葛亮的那些密友,怎麼在後期都消失的無影無蹤。

這個時候諸葛亮說人手不足,正好可以讓諸葛亮請他們出山。

蜀漢後期人才匱乏的問題也就能解決一些了。

諸葛亮似乎沒想到關毅會提到這件事,笑道:“想到子毅竟然也知道這些事,我的這些老友倒真有幾個弟子。”

“只是不知道他們願不願意出山,不過我願意試一試。”

“我會寫一封信,送往荊州,由關將軍送給他們。”

關毅笑了笑:“還是我親自去一趟吧,朝中政事我也不懂。”

“時隔半年,正好我也回去看看荊州的情況。”

諸葛亮見關毅對人才的事這麼上心,眼裡滿是欣慰,說道:“這樣也好,回到荊州後,你也可從上庸去到漢中,看看子龍和孟起訓練的騎兵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