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

顧雍站出來開口道:“如今柴桑丟失,吳郡門戶大開。”

“當務之急,應立刻加強鄱陽、虎林、皖口的兵力,以防漢軍順江而下,威脅建鄴!”

“再讓陸遜退守夏口,令江夏與廬江、秣陵成三角之勢,相互倚重,佔時防守,再徐圖良策,這才是萬全之策。”

孫權感到非常不滿:“又是防守,朕這一生,繼兄父大業,保江東基業,圖取中原,謹記兄父教訓,未敢有絲毫怠慢。”

“今不但沒有開疆拓土,反而丟失土地,如今連柴桑都丟了。”

“等朕百年之後,有何臉面去見兄父?”

孫權面容逐漸變得猙獰,顫顫巍巍地指著下面的一眾文武大臣:“朕早知諸位會勸朕調兵防守,朕就問問你們,除了防守,你們就沒有別的計策了嗎?”

一眾文武大臣低著頭,不敢直視孫權的眼睛。

“陛下……”

雖然沒有人敢直言,但顧雍知道作為臣子的職責,準備繼續勸諫。

“住口!”

孫權大喝一聲,氣憤道:“再敢勸朕防守者,斬!”

文武大臣們被孫權嚇得動都不敢動,就連顧雍都不敢再多說。

赤壁的陸遜,再收到柴桑失守的訊息後,立刻下達了撤軍的命令。

他命人在水寨佈下疑陣,往夏口撤退。

“大都督!”

丁封說道:“我軍首戰大敗,沒有多大的損失。”

“可柴桑失守,吳郡門戶大開,不如我們順江而下,取九江重奪柴桑,此計不是更好?”

“為何我軍要撤往夏口防守?這樣豈不是把柴桑拱手讓給漢軍?”

陸遜搖了搖頭:“如今朝堂已然混亂,我軍再去奪取柴桑,若是荊州水軍跟進,柴桑久攻不下,我軍就會陷入大亂。”

“據斥候來報,柴桑丟失是諸葛亮的計謀。”

“所以,諸葛亮必然坐鎮柴桑,必然做好了防備。”

“我軍若是前去奪回柴桑,反而攻不下九江,豈不是絕路?”

丁封也知道九江口三面環水,沿岸懸崖峭壁,只能死攻港口。

就算十萬大軍攻打,也不可能那麼容易攻下,反而會白白損失兵力,確實不妥。

可柴桑對吳國來說非常重要,現在柴桑丟了,江東門戶大開,又不知該如何是好。

“事已至此,將軍亦無需過於。”

陸遜到還平靜,說道:“柴桑丟失,但吳國還在,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