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多久,吳班率領地大軍就趕到了,把周循帶到太守府門口喊話,輕而易舉就攻下了太守府。

吳班見城中基本平定,按照諸葛亮之前吩咐好的,派出一萬兵馬讓馬忠率領,去進攻九江口。

現在九江口就只有三千兵馬駐守,又無大將鎮守,很容易就能攻佔下來。

太守府內,吳班他們沒有為難周循和他的家人,只是把他們給關押起來。

周循靠在牆邊,臉色煞白,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周賢侄,讓你受驚了,還請見諒啊。”

這時,外面響起一個低沉的聲音。

周循抬頭看去,只見來人鬚髮灰白,雙目冒著精光,深邃的眼眸好像能把他給看穿一樣。

看著他淡然的笑容,周循心裡都有些發虛。

“閣下是何人?”

周循疑惑地問道。

雖然不認識眼前的人,可對方卻喊他賢侄,這讓他非常奇怪。

對方行李:“我是諸葛孔明。”

“你是諸葛亮?”

周循大驚,沒想到諸葛亮竟然會出現在這。

諸葛亮看周循確實和周瑜長得很像,但和周瑜的氣質比起來,著實是差了很多。

他心裡不禁感慨,當年的英雄都已經逝去,剩下的幾乎都老了。

“賢侄不必擔憂,此次攻取柴桑,那也是迫於無奈之舉。”

諸葛亮說道:“我與你父相交甚厚,惺惺相惜,就不會加害於你。”

“敗於諸葛先生手裡,在下心服口服。”

周循感到非常羞愧,他也知道周瑜和諸葛亮以前就經常較勁,但也惺惺相惜。

周瑜的去世也跟諸葛亮無關,雖然他曾經痛恨過諸葛亮,但現在見到諸葛亮,他卻一點都恨不起來。

一想到父親周瑜生前多麼意氣風發,而自己作為他的兒子,卻這麼不爭氣。

看來自己確實只能當一個普通人。

諸葛亮說道:“賢侄先下去休息吧,明日我便派人送你回吳郡。”

周循黯然點頭,走了出去。

諸葛亮召集眾將,說道:“此次攻取柴桑,已經是動了東吳的根本。”

“無論關羽將軍和陸遜交戰勝負如何,只要陸遜得知柴桑失守,必然不敢久戰。”

“孫權或許會命令陸遜率大軍來奪回柴桑,吳軍士氣低迷,必然不能長久作戰。”

“但陸遜有大將之才,也許會說服孫權,讓他率軍退回江夏,與建鄴遙相呼應。”

諸葛亮話鋒一轉:“我正好有一計,可讓孫權一意孤行,就看孫權會怎麼做了。”

馬順見諸葛亮也猜不透吳軍下一步動向,便問道:“不知丞相有何妙計能保柴桑不失?”

“以不變應萬變!”

諸葛亮說道:“只要九江口堅守住,柴桑就會安然無恙,所以要讓九江口加固城防,不得怠慢。”

他分析過局勢,也要讓眾將明白,九江口的重要性。

“想必馬忠已經攻佔了九江口,命李嚴將軍為九江太守,前去九江口鎮守!”

“再帶領千餘工匠,多造連弩和投石車,這樣一來,就能加固九江口的城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