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都親自發話了,下面的群臣誰還敢有意見,全都紛紛表示同意了。

趁著孫權心情好,一個大臣站出來說道:“陛下,子瑜長子諸葛恪熟讀兵法,才智不下於其父。”

“不如拜為參軍,定能相助程將軍大勝。”

孫權一看說話的人是張紘之子張靖,他對諸葛恪的才名也略有耳聞。

現在諸葛瑾臥病在床,很久不上朝了,若是能培養他的後輩,也算是為吳國積累人才了。

孫權揚了揚手,說道:“好,就依愛卿所言,封程武為南征將軍,諸葛恪為參軍,明日前往柴桑會合,一起討伐山越軍。”

張靖抱拳道:“陛下聖明,我吳國皇恩浩蕩,此去定能一舉平定山越軍。”

孫權採納了他的意見,他心裡竊喜。

如今張紘病逝,張家在吳國的實力已經是大不如前。

諸葛瑾雖為外族,但他投靠了孫家幾十年了,在吳國的勢力已經根深蒂固。

要是能攀上諸葛家,張家還是能夠在吳國站穩腳跟的。

“好!”

孫權笑道:“接下來朕就等候諸位愛卿的好訊息了。”

討伐山越他根本不放在眼裡,他只希望陸遜能夠傳來好訊息。

這次陸遜如果一舉奪回荊州,那吳國的版圖就能擴大了。

就算等百年之後,他九泉之下也能去見父親和兄長還有公瑾了。

與此同時,陸遜大軍已經到了九江口,山越襲擾會稽、柴桑的訊息他已得知。

不過他並不擔心,好像這和他一點關係都沒有,繼續部署大軍向江夏和烏林集結。

“大都督!”

張承站在陸遜身邊,問道:“山越賊軍定會向柴桑進軍,我大軍經過柴桑,何不駐紮在此地,等擊退了山越賊軍,再進軍荊州,豈不更好?這樣後方也能穩固。”

陸遜掃了一眼眾將,看眾將好像都是這麼想的,便笑道:“張將軍多慮了,山越賊軍雖有三萬,但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

“只要陛下讓各郡縣太守堅壁清野,不予出戰,或派出一位將軍率軍討伐,山越賊軍就不堪一擊了。”

看眾將臉色都有些複雜,畢竟大軍都向荊州開進了,哪還有兵馬再去對付山越。

“這次我十萬大軍進軍荊州,若是為了小小的山越賊軍就停留在柴桑,不僅影響大軍士氣、耗費糧草,也讓荊州有了更多的時間準備,停緩行軍速度。”

陸遜繼續說道:“所謂兵貴神速,想必陛下已經有了辦法,不需我等出手了。”

既然他都這麼說了,眾將也不好再多說什麼,而且孫權沒有下達命令,他們只能聽從陸遜的命令。

大軍出發兩日後,陸遜的聖旨就到了。

其中只調走了駐紮在柴桑的一萬兵馬,對陸遜所部沒有任何旨意,眾將才知道陸遜原來早就預料到了,不由得對陸遜更加敬佩。

此時的荊州。

各處兵馬頻繁調動,準備抵禦吳國的十萬大軍。

關羽留下關興鎮守襄陽,帶著周倉、李雙等將領前往江陵集結。

相比荊州的警惕,長安卻是另外一番景象,絲毫看不到戰爭的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