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後,關毅離開了漢中。

相比於成都朝中的繁華和複雜,關毅顯然更喜歡留在漢中。

回到西川后,關毅和諸葛亮開始全力發展內政,兵馬修生養息。

益州、荊州境內平定,民生安穩,漢中兵強馬壯,士兵氣勢高漲。

就連南中,也開始恢復生機,蠻人、夷人和漢人都在和平相處。

魏黃初二年,曹丕封皇子曹睿為平原王。

曹彰、曹宇、曹林等十一人皆進爵封王。

一月後,立鄄城侯植為鄄城王,百官升賞,朝中也開始穩定下來。

春五月,發展半年多的曹丕,再次按耐不住,準備南征。

他命徐晃在宛城防備關羽,同時做出隨時進軍江夏的態勢,牽制東吳水軍。

另一邊,以大將軍曹真為統帥,命曹休、張郃等大將率領大軍進逼彭城、合淝、汝南。

三路兵馬,一同朝揚州進發。

魏吳大戰,即將展開!

孫權聽聞這個訊息後,大驚失色,趕緊調遣大都督呂蒙三軍盡起,以水軍都督陸遜防備徐晃,左將軍諸葛瑾、平北將軍潘璋率領大軍進駐廬江。

為了安定將士,也表示與蜀漢同進退的聯盟,孫權改元黃武,宣稱以士德承漢。

東吳各路兵馬調動,呂範督運糧草,整個江東抗拒曹魏。

雙方交戰一個月,張郃擊敗孫盛,佔領石亭。

曹魏大軍即將在廬江兵臨城下。

諸葛瑾急忙帶兵援助,但夏侯尚率軍襲擊,擊退諸葛瑾。

無奈之下,只能退守廬江。

夏侯尚看廬江兵力不足,立刻去攻佔濡須。

但中了朱恆的疑兵之計,大敗而歸。

魏將常雕戰死,王雙被俘,曹軍勢如破竹的氣勢被阻擋,只能沿江和吳軍對峙。

此次東吳雖然損失了上萬兵馬,但廬江作為長江以北的橋頭堡,孫權深知此地的重要。

廬江就是第二個建業,一旦廬江失守,建業岌岌可危。

張頜、曹休率領五萬大軍,連續朝廬江發起攻擊,可廬江守軍反抗激烈。

曹軍功城損失上萬兵馬,卻依然無法攻破廬江城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