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出征北伐(第2/2頁)
章節報錯
“若是曹叡再用司馬懿,那我軍在雍涼,可就要苦戰一陣了。”
關毅本想說出走子午谷,直襲長安的計劃,但想了想,還是算了。
等到了漢中看魏延會不會提前說出這個計劃,如果這樣的話,那就讓魏延先提出。
關毅也想好了,如果諸葛亮反對走子午谷,那他就可以稍微勸說一下。
這樣一來,魏延就會打心底感謝他,這樣他和魏延的關係也就能夠親密一些,對自己以後掌握兵權也有好處。
如果魏延沒有提出走子午谷,那到時候他在提出這個計策也不晚。
終於等到選定的黃道吉日,百官朝賀,劉禪封諸葛亮為北伐大都督,譙周宣讀聖旨鼓勵眾將。
這是第一次北伐,將士們士氣高漲,國力達到空前強盛。
諸葛亮將出師表拿出來讓侍者當眾宣讀,這個時候正是蜀漢全國上下支援北伐的時候,自然不會有人站出來反對。
諸葛亮當即下達敕令,命郭攸之、董允、費禕等文臣為侍中。
法正為代尚書令,杜微、楊洪為尚書,監管宮中之事。
法正因為身體不適,不用上朝。
除非朝中有難以抉擇之事,丞相又顧不上,才由法正與蔣琬二人定奪。
留向寵為大將,總督御林軍。
蔣琬為參軍,張裔為長史,掌丞相事。
譙周為太史,內外文武百官,都留在朝中,治理西川之事。
在劉禪親自率領下,諸葛亮等人成都外,數萬兵馬浩浩蕩蕩開赴漢中,中途百姓夾道相送。
兵馬到葭萌關,探子來報,曹叡已經將司馬懿召回洛陽,解甲歸田,由夏侯惇之子夏侯楙鎮守長安。
聽到這個訊息,關毅得意大笑,曹叡雖然不是昏君,但也不會用人。
把司馬懿調走,卻把一個蠢材給換了上來。
這簡直就是白白把雍涼送給他們。
大軍到達漢中,所有兵馬在褒中休整。
諸葛亮和眾將進城,以趙雲為中軍都督,張苞、趙統為先鋒。
馬岱為運糧領兵使,呂翔、呂曠兄弟為副將,王平聽候調遣。
鄧芝及剩餘漢中眾臣負責留守,居中排程,等李嚴的糧草運到,做好交接後,再對曹魏在漢中的細作進行抓捕,不能讓曹魏知道漢軍的調動。
關毅想起之前從荊州來漢中,本來想從上庸透過,但上庸現在是曹魏的地盤,所以只能從江州繞道。
“丞相,此番我軍和東吳共同約定討伐曹魏,可如今,東吳卻遲遲按兵不動。”
關毅說道:“我以為,不如趁此機會奪取上庸,打通與荊州的聯絡,這樣兩地也相互增援。”
但諸葛亮卻說:“子毅此言差矣,正所謂兵貴神速,如今司馬懿不在長安,我軍必須以雷霆之勢奪取隴右。”
“況且,上庸及房陵雖為漢中之地,然孤懸斜谷之外,鞭長莫及,又近南陽。”
“一旦我軍奪取上庸,還需派一名將軍鎮守,至少需要五千將士抵擋曹軍,這樣反而分散了兵力。”
“若需要與荊州取得聯絡,派斥候快馬加鞭即可,所以上庸沒有攻取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