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這次迎戰劉備,你為何要反對了呢?”

他想知道張昭心裡的想法。

“主公,此一時彼一時。”

張昭說道:“劉備雖然大軍傾巢而出,但漢中的三萬大軍並沒有動,可見劉備早就做了充足的準備。”

“襄陽有曹仁和徐晃五萬大軍,合肥有張遼十萬大軍。”

“我軍若是與劉備開戰,曹仁徐晃張遼同時向我軍用兵,僅憑荊州的三萬大軍,如何防備?”

“皆時,只怕江東基業不保啊。”

這番話一出,眾臣開始議論紛紛,孫權也開始顧慮起來。

兩面作戰,江東根本應顧不暇,後果也是承擔不起的。

想到這,眾臣更傾向於求和。

在江東做官的大臣,幾乎都是本地世族,他們心裡更在意的是自己本族的利益。

孫劉聯盟破裂,並不符合他們的利益,所以他們心裡都不想和劉備撕破臉。

至於荊州的得失,與他們又有什麼關係?

呂蒙無奈的嘆了一口氣,他有信心打敗劉備,但卻沒有信心與劉備和曹操同時開戰。

畢竟他也要為江東基業著想。

孫權見呂蒙都沉默了,就知道只能求和,不甘地問出一句:“諸位,你們認為,該如何向劉備求和?”

“主公,若劉備是想為關羽報仇,勢必會仇視江東。”

諸葛瑾開口道:“我是孔明的兄長,由我去找劉備談判,劉備看在孔明的份上,不會為難於我。”

孫權寬慰道:“好,那就有勞子瑜了。”

“主公,還有一事。”

“為表達我們的誠意,可將孫尚香小姐送回劉備身邊。”

諸葛瑾又說道:“包括投降我們的傅士康。”

“這些都沒有問題。”

孫權點了點頭說道:“那關平呢?不一起送回給劉備嗎?他可是關羽的長子,這樣不是更能表達我們求和的誠意嗎?”

諸葛瑾搖了搖頭:“誰都可以送去給劉備,但關平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