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還是往好了的地方說。

小麥的味道,若是就這麼煮食,味道確實一言難盡。

但最重要的是,若真有足夠供給三軍的大量小麥也就罷了,亦然不可。

行軍打仗,吃苦受累,能填飽肚子已是萬幸。

但畢竟如今關內,別說其他的糧食了,小麥恐怕也沒多少了吧。

唐蘇凡一副沉吟之色,轉而問道。

“放心,我知道你們想說什麼,但我先問你,老李,如今關內種植小麥的多嘛?”

李世民沉眉回道。

“小麥若是淮北一帶,年產好能產五六石之多,尋常,亦然一畝地能產三四石,較比其他農物,確實是多產之物。”

“而小麥,亦然多是尋常貧苦農家的種植之物。”

作為一個立志打造一個國泰民安,太平盛世的帝王,這些知識,都是基礎,可以說是信手拈來。

但你小子突然問這個作甚?

小麥的煮食,少受民間常食,因為味道粗寡,大多數種植的,都是以備災年。

“那好,如今市場上,還能收購到小麥嗎?”

君臣幾人對視一眼,還是有點弄不清這小子到底的目的。

但隨之答道。

“這個,自然是能的,論之小麥,是易存之物,雖是災年,但各大糧行商行都有存底,若是真用銀錢去買,哪怕如今也是能收購不少。”

一般的小麥,正常情況下存放三年都可以,而最長時間可到五到八年,當然,那就得對溫度等條件得考教考教了。

“那就好辦了。”

唐蘇凡一拍桌案,聽了這話,心頭剛剛的想法就有了底。

之前他這閒來無事打聽過,如今聽到這幾個大佬的說法,那就穩了。

他也是知道,如今小麥在大唐的食用之處,大多是直接煮食,最原生態的粗糧食用方法。

雖然營養不錯,但那味道確實是‘夠夠兒’的。

至於麵粉之類的發展,距以後來說,還得過幾年呢。

哪怕如今唐初,最常見的胡餅,主料都是慄米,小麥都是作為一種補充物,而且還有一股淡淡的酸澀之味。

直到唐中和唐末,麵粉的發展才真正走上歷史軌道並且不斷完善。

“只要有,那就好辦,老李,你可知有一種東西,叫饅頭?”

饅頭?

幾個大佬面色一懵,這說法。但還是第一次聽聞!

之後。

不知多久,唐蘇凡就喝大了……

……

“公子,公子。”

這時候。

本來都快迷迷糊糊睡著的唐蘇凡,被挽蘿叫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