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樓下,幾個貨捧著望遠鏡虔誠至極,步子都不敢快了的遠去。

唐蘇凡不由得在樓上笑出了聲。

不過,這幾個坑貨雖然坑了點,但走了還真不習慣,這一去,恐怕就是半年一年的年頭了。

按道理來說,這幾個貨根據固定的歷史程序這次突厥戰爭也不會去的。

因為自己這小撲稜蛾子的煽動,撬動了歷史的車輪。

那突厥直接提前大半年跟大唐打了起來,這幾個貨也跟著去了。

幾個貨一人拿了一個,這次倒真的懂事,知道這東西「貴重」都不足矣形容,那多出來的兩個誰也沒拿。

而唐蘇凡給他們這個,也希望對他們有些幫助吧。

而歷史上第一個望遠鏡源自1608年,如今,唐蘇凡直接讓其提前一千年出世。

這單筒望遠鏡能做出來也得虧唐蘇凡如今煉製玻璃的手段爐火純青了。

還有著能燃燒一千多度的褐煤,再加上上等瓷土做出來的瓦土胚,做出來的鏡片更加上等。

不過這望遠鏡的鏡片打磨拋光才是重點。

玻璃液倒模出成品後需要精緻的打磨,就算放到後世也是如此。

雖然後世可以大量使用機器,但國內外最高精度的鏡片更還是手動打磨的。

而打磨分為:粗磨、精磨、拋光三步。

不過春秋時期的齊國就有高超的水晶打磨和拋光技術,這一技術放在古代並非什麼高深的活兒。

且古代水晶陶瓷製品一直都有生產,如今也是擁有這方面的技術巧匠!唐蘇凡愣是讓了村兒裡的一個懂技術的老人忙活了一個月才打磨出來這些。

加上自己手裡這根,不過也才做出了八個單筒望遠鏡而已。

雖然每一根不能真的望過幾座山去,但看清個兩千米左右也是沒問題的。

等以後空的時候,再研究早就雙筒的望遠鏡吧。

如今也算是湊上這個時候了。

這時候,程處默這傢伙在家門口不斷琢磨著自己有的時候拉住自己說的話。

再看了看自己手裡的「法器」,將信將疑。

算了,先不想了。

得了這好寶貝,怎麼能想辦法別被自己那土匪老爹發現了呢,於是抓緊悄***的回去了……

李德譽四個貨各自奔向自己的地方。

不過路上的秦懷英,看著手中的「法器」。

深思一會兒,隨即不捨的一咬牙,直接一掉頭,去了左武衛大營。

而這時候,城西的左武衛可謂熱鬧至極。

披堅執銳的兵士比比皆是,也有不少家眷在營外相迎送往,小心的叮囑聲不斷傳來。

不少人都直接在營地外哭了起來。

這戰場殘酷,突厥人狠辣,一去便有天人兩隔的可能,很有可能這一面,便是永別……

而大營的帳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