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慢慢一路穿過園林,來到了牡江臺。

這裡雖以臺為名,卻是一個不寬的河流兩岸。

舉目望去,唐蘇凡還在想著望望秦懷英程處默那幾個不著調的貨在哪兒呢。

隨即就被眼下的情況吸引過去了眼神。

這芙蓉苑的中間處,是一條人工小河,每隔九十九步便是一座架樑之橋。

橋上雕紋掛彩,兩岸架亭隔欄,人流如水,而最為令人矚目的。

就是那河中,此刻停了七架花燈遊船。

這花燈遊船可是長安城的特色,每年大抵要上元時節或者朝廷與民同慶的大事時,方會出現。

而這裡的每架都可是精貴之物,一看就是造價不凡。

世家之力,一時間顯露無疑。

交錯的燈影,喧鬧的人聲。

這皇家園林的芙蓉苑內,一時間熱鬧無比。

這時候,無數才子學士已經在岸邊架起的一張張桌案面前作詩。

當每人做好詩後,就會有人將宣紙轉放花燈之內。

這樣,既是美觀寫意,哪怕在這晚上,那些眼神不好的大鴻儒賢,也能一眼看清。

再掛上花燈遊船之上,遊船盤轉一圈,選出百首最好的詩詞。

這種方式,倒也煞是新奇。

除了才子,自然也有佳人。

有的女子興起,也是有些寫詩提名,以爭女子之名。

這種景觀,恐怕也只有唐朝見得。

唐蘇凡掃眼一看,那每架花燈遊船上處正高掛著一個題囑。

以第一個為例,以“柳”為題。

第二個,以“雲”為題。

第三個,以“賢”為題。

……

掃視一圈,好像每個作詩之後,都要將相應題目下做的詩句掛到附屬的花燈遊船上。

一時間,無數學子愁容滿面,冥思苦想,隨後裝作一番“靈光乍現”,然後筆畫如飛,最後心滿意足的點了點頭。

在詩會之上,那種靈感突發,觸景生情來一場七步成詩之景,恰為少數。

像那種,除非才華驚鴻,驚才豔豔,要麼就是狂妄自大,不知所謂。

但這麼做的,那怕有一百個,有九十九個都會翻車罷了。

但是那個學子都有一個倚馬可待成為士林佳話的夢想,無論是裝模作樣也好,真才實學也罷。

這成功入選才是硬道理。

所以,無論是今日學子會還是其他詩會上,學子才士提前打磨詩句,猜題作詩不過常有之事。

甚至買題買詞,不過大家心照不宣,藏於暗裡的不見光處罷了。

但是裝,還是要裝個人模人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