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周寧的決議,張道陵、南華道人、左慈、于吉等道門大賢,自然是沒有任何的異議。

無論周寧是準備在薊縣登基繼位也好,又或者是單純地告祭天地也罷,與他們來說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干係。

不過對於賈詡和荀彧等臣子來說,這其中所代表的意義就絕然不同了。

新都定在什麼位置,可是會影響到國家政治、以及經濟等層面的。

“王爺準備在薊縣告祭天地,可是準備將薊縣定位新朝國都?”

稍稍斟酌了一番,只見荀彧緩緩站起身來,神色誠懇地說道:“薊縣雖然是千年古縣,可是地處邊陲,實在不是新都的妥善選擇。

論及天下適合為國都之地,當屬長安和洛陽為最。

長安據秦嶺天險,洛陽有表裡山河,都是龍脈所在之地。

不過王爺您欲要取漢室而代之,再以長安和洛陽為國都,就難免有些不妥了。

好在我神州浩土,最不缺的就是那些千年古城。

無論是冀州鄴城,又或者是豫州許昌,都是不錯的選擇。

相比較而言,幽州薊縣實在是不佔什麼優勢。”

對於周寧準備取漢室而代之這件事情,荀彧的心裡面早就已經有所預料。

按照此方世界原本的軌跡,荀彧應該是曹操的肱骨重臣,結果最終因為曹操欲要進位魏公才鬱鬱而終。

坊間傳聞,當時曹操贈送食物給荀彧,荀彧開啟食器,見器中空無一物,因此被迫服毒自盡。

說什麼出仕三十年,荀彧最終再無漢祿可食。

其實這都是扯淡,荀彧既然輔佐曹操,那麼他又怎麼可能不清楚曹操心裡面的志向呢?

荀彧就算是鬱鬱而終,那也是因為夾在世家和曹操之間的緣故。

當時曹操的麾下,多以潁川世家子弟為官。

無論是郭嘉也好,荀彧和荀攸也罷,都是出自於潁川世家,或者說是河南世家。

但是當曹操一統北方以後,為了平衡朝堂之上的局勢,他便準備進爵魏王。

既然是魏王,那麼自然是以魏郡為封地。

等到曹操稱帝以後,魏郡自然就會是京畿地區,而鄴城則是會順理成章地成為大魏國都。

可偏偏鄴城乃是河北之地,其中自有河北世家生存。

而曹操定下魏王的稱號,其中自然是有引河北世家中人進入朝堂,與河南世家平衡對抗的深意。

如果曹操並非是進位魏公,而是稱陳公、宋公、鄭公等號。

那麼荀彧絕對不會因為夾在河南世家與曹操之間進退兩難,最終落得一個鬱鬱寡歡身死的下場。

因為陳、宋、鄭等地,都屬於是河南之地。

曹操以這些地方為封國,河南世家的勢力自然會隨之水漲船高。

荀彧能夠成為曹操的謀主,除去他自身的能力出眾以外,其背後也免不了河南世家的支援。

河南世家極其不希望曹操將封國定在河北之地,他們當然要向曹操表達出自己的不滿。

而荀彧這個得到了他們所支援,並且在曹操麾下極其重要的荀家子弟,自然就成為了他們逼迫曹操的媒介。

可偏偏荀彧也清楚曹操的謀劃,他在勸說一番無果以後,就只剩下了自我了斷一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