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拒馬、壕溝、鐵蒺藜,鹿角木的阻擋,後金一方有不少兵卒倒在了衝鋒的路上。

但其身後的更多人,卻是沒有分毫半點的畏懼之色。

他們踩著戰友的屍體,扛著攻城雲梯,繼續向前衝去。

不得不說,單論戰鬥意志而言,現如今幾近落寞的大明各鎮邊軍,遠遠無法和後金一方形成可比性。

這個時期的後金,面對大明軍隊,經常出現幾十人追著幾千人砍的情形。

他們在於明軍對戰的時候,內心當中會生出一種天然的心理優勢。

在他們的眼中,明軍無非就是仗著城池、以及火炮等大殺器固守待援罷了。

但只要能攻上城頭,殺上幾個明軍,那麼整個城池的大明守軍,都會在瞬間崩潰,四散逃亡。

後金一方的鑲白旗正式開始加入戰場,這使得蒙古旗和漢軍旗亦是心中大定。

原本出現慌亂跡象的蒙古鐵騎,開始重新整裝待發。

其中的精銳弓箭手,已經改變了原本的目標。

從射殺城牆之上操縱火炮的守軍,轉向了那些持有火銃的軍卒。

為身前身後正在衝鋒的其他盟友,提供了充足的火力壓制。

一些在垛口處剛剛射擊完畢的火銃手,還沒來得及退下換彈藥,迎頭便被箭矢射倒在地,慘叫聲不時地在城頭上響起。

不得不說,這些蒙古射手的弓箭,當真是又準又狠。

幾乎在極短的時間內,便有三十多個火銃兵被射倒在地。

但好在周寧麾下的兵卒軍需物資充沛,哪怕是火銃兵的身上,都不缺少甲冑存在。

再加上後金一方的物資匱乏,並沒有專門破甲的箭矢存在。

因此,只要不被迎頭射中面門,後金一方的箭矢大多都無法破甲。

就算偶爾有幾個被射穿了甲冑的倒黴蛋,傷勢也完全不會致命。

然而即便如此,箭矢之上所攜帶的可怕衝擊力。

依然使得不少被射中的火銃兵,感覺到傷處劇痛難忍。

短時間內,怕是很難能夠繼續起身戰鬥。

戰鼓聲、號角聲、火銃聲、嘶喊聲、痛苦嚎叫聲……

諸般聲響,在這個西平堡城池前,交匯在了一起,匯聚成了一曲死亡悲歌。

受到蒙古鐵騎的弓箭壓制,衝鋒在最前方的李永芳所屬,終於有了喘息的時間。

他們開始清理地面上的障礙物,運送著攻城器械,衝過了五十步的死亡防線,接近了西平堡的城牆。

很快,一張張高大的雲梯被搭建了出來。

敵人順著雲梯,開始朝著西平堡的城頭上面攀爬。

“火銃手後撤!來人,速速升起懸戶!”

眼見得如此情景,趙正的命令在第一時間傳遞到了所有守軍的耳朵裡面。

伴隨著後金一方先頭兵力的攻城,火銃兵的作用已然大大為之衰減。

接下來,就是正兒八經的城牆防衛戰鬥了,短兵相接。

早就準備多時,由城內青壯百姓所組成的輔助部隊,立刻頂著敵人的箭矢,將一個個掛滿了床被的懸戶抬到垛口處,同時有人提著桶將水潑灑上去。

被水浸透的棉被,力沉而堅韌,可以有效的阻止敵人的弓箭。

不少破空而來的箭矢,最終皆盡被抵擋在了垛口外,無法傷及城牆的守軍。

這使得那些沒有來得及撤走的火銃兵,也不禁長長地送了一口氣。

他們也是第一次見識到後金鐵騎箭術的威力,那份準確度簡直高的令人難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