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裡,皇太極不禁看了一眼身邊左右的巴雅爾和李永芳,他當即下令說道:“巴雅爾佐領,李額駙,攻克廣寧城的頭功,就交給你們兩人了!”

“是!”

巴雅爾和李永芳齊齊低頭領命,不過他們的眼眸深處,卻是皆盡閃過了一抹不滿的神色。

什麼頭功?僅僅只是說的好聽而已。

實際上,他們不過就是送死的炮灰罷了!

面對前方這固若金湯的西平堡,不死上千八百人的性命,恐怕連城牆都無法靠近。

即便內心當中很是不滿,可巴雅爾和李永芳也不敢違背皇太極的命令!

別看皇太極僅僅只帶來了三千八旗子弟,數量遠遠不如巴雅爾和李永芳的麾下。

但是真正打起來,那三千鑲白旗精兵,完全能夠押著蒙古旗和漢軍旗暴打。

尤其是此時此刻,皇太極乃是努爾哈赤欽點的前鋒軍統率。

戰場抗命的事情,巴雅爾和李永芳可沒有膽量去做!

“嗚!嗚!嗚!”

伴隨著一陣悠長地號角聲響起,後金一方當即有兩千多人推進上前。

行在最前方的軍卒,乃是李永芳麾下的漢軍旗,他們推著一座座盾車緩緩向前。

這些人,要麼是當初跟隨李永芳一同叛明降金的邊軍,要麼是被李永芳招攬勸降而來。

原本應該甲冑一應俱全的大明邊軍,眼下卻是淪落到了身著布衣木甲的地步。

至於他們曾經隨身的甲冑,自然是落到了那些八旗精兵的身上。

後金並不擅長製作鐵質甲冑,單單憑藉先前晉商的走私,也根本無法支援所有八旗精兵披甲著鎧。

因此當那些大明邊軍投降以後,身上的裝備自然就優先補充到了後金的八旗精兵之內。

李永芳麾下的上千名漢軍旗,推著近百輛裝滿了土石的盾車,緩緩地向著西平堡的城牆推進而去。

這些盾車,即可以用來填充城池前的壕溝,又能夠用來有效阻擋火炮的轟擊。

在長期與大明邊軍對戰的過程當中,後金建奴亦是逐步摸索出了應對明軍那些精良火器的方法。

近百輛盾車的後方,還有數百名漢軍旗運送著各種攻城器械,有條不紊地跟隨前進著,他們的動作極為熟練。

負責攻城的軍卒後方,才是蒙古旗的精銳鐵騎,他們騎乘駿馬,手持彎弓。

雖然這些蒙古鐵騎當中也沒有配備多少甲冑,不過他們卻是皆盡身著皮甲。

相較於李永芳的漢軍旗來說,蒙古旗的待遇無疑要好上很多。

攻城略地之時,漢軍旗充當炮灰衝鋒在先,負責清除城池下的所有守城設施。

而蒙古鐵騎則是策馬在後,以弓箭手來壓制城頭上的火器。

至於那些八旗精兵,他們負責壓陣,伺機登城支援,也是攻上城池的真正主力。

依照正常的情況而言,這麼一套流程下來,只要不是攻打遼陽城那等大明邊關的要塞重城。

尋常普通的小堡壘,小縣城,幾乎都無法阻擋後金的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