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緩緩流逝,轉眼間來到了大乾靖安二年三月底。

大乾第一次科舉,為期一個月的春闈,終於轟轟烈烈的來到了尾聲。

皇宮大殿之內,周寧端坐在龍椅之上,靜靜地聆聽著禮部尚書柴進的稟報。

“陛下,時至昨日, 您先前決定的三月份春闈,基本上已經結束了。

此次科舉考試,共有一萬六千餘人參加,臣等擇優錄取了其中的一千人,給予舉人的功名。

排行前兩百者,則是另行獲得進士的功名。”

說話間, 柴進將一沓糊了姓名的試卷呈上前來, 他繼續出聲說道:“這些便是新科進士的試卷, 禮部會同吏部的官員,初步擬定了進士排名。

不過前三甲卻是尚且未曾定下,還請陛下聖裁!”

微微頷首,周寧大致地翻看了一下面前的試卷,他最終從裡面挑選出了三份他認為還算滿意的試卷。

此次進士及第的考題,乃是由周寧親自擬定而出,題目便是大乾應該如何一統天下。

絕大多數考生,因為對於大乾軍事層面的不瞭解。

所以在作答的時候,皆盡選擇了保守謹慎的政策。

其中的內容大同小異,都是尋找盟友,交遠攻近。

雖然不乏道理,但是卻十分浪費時間。

畢竟周寧已經在梁山境內發展了六年的時間,倘若再繼續蟄伏下去,那未免就有些太過浪費時間了。

唯有被周寧挑選出來這三份試卷,使得周寧有了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

這三份試卷的內容,其實意思十分接近。

都是憑藉大乾先前的幾場大戰, 推測出大乾的軍事力量,在同等規模之下,遠遠超乎於宋庭和遼國。

因此大乾完全可以在奪取了燕雲十六州之後, 繼續主動出擊,連金滅遼,佔據北方廣闊的疆土。

在這三份試卷的陳述當中,宋庭擅長防守而不擅於進攻。

而且宋庭君臣太過於保守,甚至可以說是怯懦。

倘若大乾與遼國進行決戰,宋庭不僅僅不會趁機出兵。

甚至還有可能會選擇坐山觀虎鬥,靜靜地等待大乾和遼國分出一個勝負來。

再加上眼下宋庭可以抽調的精銳兵馬,被方臘等反賊拖延在江浙地區,更是沒有餘力參與到大乾和遼國的戰事當中來。

對於大乾王朝而言,這乃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只要能夠滅掉大遼國,那麼天下的局勢便會立刻明朗。

就算段時間之內無法一同天下,也能夠與宋庭形成南北分治的局面。

至於西夏、大理、金國,在這三份試卷之內都很少提及,基本上是將這三個國家給忽略掉了。

這也是當下的常態,誰讓金國建立的時間不長呢。

而且地處於北境窮山惡壤之間,人口還十分地稀少。

說是國家,其實在天下人看來, 更像是一個氏族部落。

哪怕是金國在立國戰爭當中, 戰勝了大遼國, 也完全不曾得到天下人的重視。

甚至就連現如今的遼國, 亦是認為滅掉金國並非是什麼難事。

畢竟人口稀少,這乃是金國最為明顯的劣勢所在。

谷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