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東林黨誤國(第2/2頁)
章節報錯
那裡可是大明抵禦後金的重要防線,如今遼陽城被破。
這使得整個遼東戰場的形勢,都陷入了岌岌可危的地境。
就在周寧準備詢問具體情況的時候,朱由校那滿含怒火的聲音傳入了他的耳畔。
“魏大伴,你將袁應泰那個蠢貨乾的好事,仔細給靖安說一說!”
魏忠賢躬身一拜,神色恭敬地說道:“微臣遵旨!”
隨即,只聽魏忠賢緩緩出聲講解道:“時年大雪,蒙古不少部落遭了雪災,再加上有後金騎兵的劫掠,所以有近萬蒙古人來到遼陽城尋求庇佑。
袁督師不顧遼陽城眾將士的反對,力排眾議收下了那些蒙古人。
結果當後金努爾哈赤進攻遼陽城的時候,這些蒙古人裡應外合,直接在城內引起了混亂。
使得後金長驅直入遼陽城內,最終致使遼陽城被破。”
魏忠賢口中的話音剛剛落下,坐在周寧對面的孫承宗亦是發出了一聲冷哼。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這袁應泰死不足惜,只是可惜了我遼陽城的將士們!”
相比較於孫承宗,周寧卻是看的更為長遠。
袁應泰此人,錦衣衛的情報系統之內,也有著明確的記載。
他乃是萬曆二十三年進士,東林黨人,標準的儒家子弟。
不可否認,袁應泰能夠從科舉當中脫穎而出,他絕對可以被稱之為英才。
但是此人的才能,沒有半點與軍務相關聯。
論及築長堤、修水利,袁應泰的才能,放在整個大明朝廷之內,那都是數一數二的存在。
但如果讓袁應泰領兵統將,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結果就是這麼一位工部幹才,竟然被提拔成為了遼東巡撫,總領遼東戰場的軍務。
這其中究竟有多少貓膩,可想而知。
袁應泰之所以能夠總領遼東軍務,全賴於他東林黨人的身份。
自萬曆三十二年以後,大明朝堂之上的黨爭極其劇烈。
東林黨壓制住了齊楚浙等諸多黨派,所以東林黨的要員,就在遼東的權勢爭奪上面佔據了上風。
眼下遼東戰場失利,朝堂之上的黨政之爭,絕對是最為根本的原因。
“黨爭誤國啊!”
思及此處,周寧的臉上也不禁泛起了一抹寒霜,他冷哼一聲說道。
“讓一個工部侍郎去總領遼東戰場的軍務,朝堂那些東林黨人,也當真能夠想得出!”
耳中聽聞周寧的話音,朱由校再一次怒拍龍案,他滿臉都是憤怒的神色。
袁應泰的晉升過程,朱由校這個皇帝自然是十分清楚,那還是泰昌帝在位時所發生的事情。
泰昌帝剛剛登基之時,前任遼東巡撫周永春因為母親去世,需要返回金鄉葬母守孝。
遼東巡撫這麼大一個肥缺空出來,大明朝堂之上的諸多黨派,自然是為此紛爭不斷。
最終東林黨略勝一籌,將袁應泰推上了遼東巡撫的位置。
無論是泰昌帝也好,又或者是朱由校也罷,都清楚袁應泰根本不是統兵領將的那塊材料。
只不過因為短期之內,接連發生皇權交替,所以朱由校尚且還沒有騰出時間來處理袁應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