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一天天逼近,馬路上返鄉的開始成群結隊。拉桿箱呼呼嚕嚕的聲音一陣接著一陣。

公交車站臺上堆滿了大包小包,還有的可能辭工了,連水桶也帶著,裡面裝滿口杯、牙刷、毛巾、飯盆之類,晾衣架也見縫插針地擠進去,奈何身子太長,半截腿露在了外面。

返鄉的人買手機的大大增加。

這時節的手機,在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尚未流通,內地就更不用說,貧窮閉塞的小地方几乎視它為奇物了。

於是,手裡有倆錢的,返鄉時買個好手機;手裡錢不多的,買個差的;手裡沒錢又好面子的,借錢也弄一個,哪怕是二手的。

回到家鄉就喜歡往人多的地方湊,動不動把手機摸出來,專心看著,好像在檢視什麼重要資訊,其實就是翻著玩兒。

最渴望有電話打進來,鈴音早就調成了最大聲,能震驚八面是最好不過。

關係極好的可以要求打個電話給某某,某某當然是顯要人物,電話一接通,好像是接通了皇帝,嘴咧得面瓜似的,哦……噢……哎呀……嗯嗯……鬼知道人家都跟他說些什麼。

機主表面上做了義舉,心裡痛得大叫——這時候的手機是雙向收費,漫遊費好幾毛,長途費一兩塊呢。

但不管怎樣,手機給他露了臉。

老年人更納罕了:咦!這東西好!能聽到幾千裡外的人說話,俗話說“盡說無影子的話”,這不就是無影子的話麼!這社會太神了,咱們老嘍,落後嘍!

潮流永遠屬於年青人。手機的大潮把他們趕到一家家通訊店。

在春節前濃濃的氛圍裡,盧飛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

曾一建也打電話囑咐,春節前是大賺的時候,務必抓住。

這個行業,人家越閒,店方越忙。工廠放假了,工人們才有時間買手機。

買手機是精挑細選的活,幾千塊的東西,要買得稱心如意才好。

款式、功能、質量、價位,要想買得樣樣滿意,不把店子轉完,下不了決定。

有些人是有糾結症的。看了三遍五遍後,決定下手時發現手機有點兒大,於是再把店子通轉一遍。

或者,把想買的手機反覆比較、研究,準備定奪時才發現另有一款才算得出類拔萃,便捨舊迎新,開始新一輪的鑽研、勘探……

不消說,服務員們是很辛苦的。

顧客們可能五顧茅廬,但她們必須有七擒孟獲的耐心。

可能終究賠了大量口水,忍看花落旁家;也可能守得雲開見日出,不負苦心一片。

有時候,碰上一個糾結症,半天時間就陪進了。

春節前顧客多,再夾雜一些糾結症患者,各個店子的服務員都是不夠用的。

鑑於此,盧飛給表妹們開會,曉以大義:春節期間不準回家,休息暫停,節後補上;

每人享受6天雙工資,春節那天發放一個大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