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倩侃侃而談,表妹們聽得新鮮。“咱們的廚房就在店子裡,你們每人每個月有兩天假的,誰想學做菜,我教你們。你們也可以自己買菜,自己實踐,大家是親戚,廚房隨便用,不用顧忌。”

表妹們拍手叫好。

一路說著,到了農貿市場。石江鎮的農貿市場很大,是個1200平方米的正方形。四周是店鋪,米麵糧油和日用百貨琳琅滿目。

中間是各種攤位,賣水果的、賣菜的、賣肉的、賣魚的、賣雞鴨的……一塊一塊的地盤,分割清楚,此呼彼應,熱鬧非凡。

賣家高聲吆喝,買家精挑細選。市場裡特有的氣味兒充塞在熙熙攘攘的人流裡,告訴每一個人:這就是生活。

楊倩先買廚具。增加了4個人,廚房的一系列裝置都得換。單灶換成雙灶,炒菜鍋和電飯煲都換成大號的,又買了兩個湯煲,再加添一些碗筷、杯子等等。

接著買菜。楊倩說:“現在裝修,咱們很輕鬆,等開業了,吃飯就沒那麼放鬆了。

做生意,當然以生意為主。生意做到一半,你不能自己吃飯去,放下客人不管。啥時候客人走了,或是生意做成了,咱才能吃飯。

所以呀,幹這行,吃飯有時候沒法定點,有時候吃得急急忙忙的,有時候做完生意菜都涼了,也是有的,沒辦法。

趁現在閒著,我今天燒幾個好菜,咱們好好飽飽口福。”

表妹們齊聲歡呼。

楊倩買回食材,做了4個大菜:醋椒全魚、栗子燜雞、啤酒鴨和咖哩牛肉。

另炒了4個素菜,涼拌了4個冷盤。

李瓊有基礎,一直在一旁看著。楊倩教導她:“做菜不難,你姨爹是廚師,我做菜都是他教的,不過我也買了菜譜,自學了不少。

按菜譜學,可以學個大概,真做出好味兒來,還得自己摸索和實踐。

有時間,你可以學學怎樣煮魚。一般地講,魚煮得好,其他的就不難。買魚、剖魚、油炸,每一步都見功夫。

煮更見功夫。去外面吃飯,大排檔或飯店,煮的魚常常有腥味,啥原因?煮的時間不夠。煮魚,至少要煮半個鍾才能入味。客人哪能等那麼久?

張燕、孟曉月、徐琴琴,沒個耐心,看一會,走了;聞到香味,又跑進來,喊著“好香好香!”伸長脖子看到鍋裡,看幾眼又跑了。

廚房直接用譚世濤原來的,再不用擠在洗手間了。這是空前的大解放,盧飛望著廚房裡大大的窗戶和忙碌的楊倩,香味從鼻孔沁入心脾,他把酒杯洗了個晶瑩透亮。

裝修工人們是不包吃的,但盧飛跟譚世濤打了招呼,務必中午過來喝兩杯。曾一建曾教導過他:做生意,千萬和鄰居搞好關係,因為遠親不如近鄰。

念及前段時間房東幫了忙,盧飛請房東,房東說不必客氣,說中午有客人,就心領啦。

電鋸吱吱溜溜的嘯叫聲把盧飛的心帶的一起一伏,他眼前浮現出中天通訊開業時的盛況。前幾天還在著急店子太小,機會說來就來,這真是上天的眷顧,中午和譚世濤喝個痛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