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是真心實意的,他們大部分是寒門子弟,有些甚至連名字都沒有,還是宋麟親自為他們取名。

“劍辰、雷極、兵陽、相明、馬石。你們五人各自帶領弟子隨軍征戰,征服諸侯之後擔任三監,三公等職,負責監視諸侯。”

宋麟對眾人下令。

既然決定用諸夏的方略,也不可能放任諸侯,還是要安插一些人監視的。

以後鎬京學宮弟子都要外放為官,若是有功可調往中樞大周。

這些人大部分通修道法,足以平衡諸侯。

這是宋麟第二道方略。

最後,則是為人皇的神聖外衣再增添一層人性。

這不是拉下神壇,而是再親民一點,將天子的名望傳遞到各層。

這層人性就是仁慈。

為何許多諸侯如此受民眾愛戴,一部分原因便是他們親民,天子太遠,諸侯太近。

他們只能誓死效忠諸侯。

宋麟要傳達的概念就是“君父”。

將天子的事蹟,各項品德變成故事傳遍四方,成為諸國學習的標杆。

天子不僅是君權神授的天子,同時還是愛護子民的道德聖人。

原本這個概念要等到漢朝漢文帝時期發揚光大,現在乾脆自己用過來便是。

周穆王十三年。

世間忽然湧現出不少關於周天子穆王的故事,從做人,斷案、孝道、禮儀、對待賢才、諸侯、反叛的將領。

時年茅國雍國周地蝗災,周天子巡視鄉野,看到百姓的慘狀,不由悲痛萬分,隨後一把吃下蝗蟲。

“人以谷為命,而汝食之,是害於百姓。百姓有過,在予一人,爾其有靈,但當蝕我心,無害百姓。”

蝗蟲啊,吃我的心吧,莫要吃了百姓的糧食。

所有百姓和諸侯看到這一幕,頓時震驚地無以復加。

天子何等的胸懷,像是慈愛的父親為天下子民承擔責任。

至此,蝗蟲不復。

這個時代的人本來就心思純潔,被這一套連環拳打下來,宋麟威望一時無兩。

天下各大諸侯子民眼中,天子的聲望達到了最高峰。

如君如父,萬民愛戴。

訊息傳到齊魯,齊魯國君當場派人朝貢跪拜。

訊息傳到荊楚,楚君久久不能言語,對左右道:

“天下不敢反也。”

天子天命在身,又是如此慈愛的君父。

誰敢光明正大反對他?

即便楚君光明正大打出反對宗周的旗號,國內百姓恐怕都指責他,其他宗室恨不得找機會佔據他的寶座。

當然,他也不像齊魯諸侯一般束手就擒。

稱王反周是熊家的夢想,大不了偷偷進行,日後要反周也只是打著清君側的旗號,不落別人的口舌。

很快,周天子宣佈討伐東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