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一十二章 葫中世界,九死一生(第2/3頁)
章節報錯
驪山。
山勢縱橫不過四十里,高不過華山,綿延不如終南。
然而乃三皇故居,女媧補天之跡。
松柏長青,壯麗翠秀,似一匹青蒼的驪駒,故而稱作驪山。
傳說驪山有神,歷代皇帝皆遊驪山尋仙,遊歷過驪山的皇帝下場都很悽慘,故而便荒廢了下來。
原本驪山有道觀,據說玄宗時期羅公遠便是在此地得道成仙。
驪山深處有一個寒潭。
寒潭終年寒氣縈繞,水深無魚,陰森寒冷。
寒水順著一條山澗流向山腳下,穿過一個狹隘的葫蘆口之後消失無蹤。
葫蘆口深處似乎有點點光亮。
口子很小,不過一個巴掌大,內部卻別有洞天。
視角放大數萬倍,葫蘆口內部中空,空間大。
竟然真是一個葫蘆,水流進入其中,怎麼裝填都填不滿這個空間。
視角再放大數千倍,只見內部是一個巨大的洞天。
宮殿成群,漂浮白雲之上,不時可見仙鶴紛飛。
宮殿的下方為陰沉烏雲,鬼神咆哮,陰風陣陣。
此乃葫中世界。
清氣上升,濁氣下降,好似微觀世界。
壺通通「瓠」,意為葫蘆。葫蘆口小、腹大、中空,道家認為葫蘆內含宇宙,“玄”便是葫蘆的模樣。
宮殿深處,站著兩個道士。
左邊的紫袍道士天庭廣闊,白髮蒼蒼,雙目彷彿蘊含世間奧妙。
右邊中年男子氣質儒雅,不像道士反而像文士。
兩人看著大地中央的金色渾天儀。
渾天儀閃爍星辰光華,數條龍氣上下飛舞。
“還有幾層圓滿?”白髮老人,也就是袁天罡說道。
“六成吧,若想開啟驪山老母留下的壺天門,最少要六成龍氣。”
“看來天下還得再亂一百年。”
李淳風欲言又止,說:“上次劫走皇帝之人,會不會得知我等計劃?要不要我下山尋找?”
“無妨,該出現總會出現,你時刻關注,賊人自會露出馬腳。”
袁天罡,隋唐年間最強的相師,尊敬的人稱他為一代神算,不喜歡他的人稱之為一代妖人。
他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
生涯末期找到驪山,此地乃女媧補天之地,據說補到這個地方之時,五色石剛好用盡,留下一道飛昇天界的裂縫。
驪山老母便是在此地飛昇成道。
“現在皇帝李忱是時候該上仙了。”
袁天罡淡淡道。
所謂上仙,便是將皇帝魂魄勾上來,然後用抽出天子命格,號令江山社稷為己用。
命格積攢到一定程度,即可破開此界限制,從而飛昇天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