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薛定諤的基因藥(第2/2頁)
章節報錯
接著不在多言,放下茶杯,再次前往了實驗室。
小命比什麼都重要,在決定了要跟舒燈“對線”後,首先要做的可不是拿出技術,而是做好保命措施,“基因強化藥”就是他的底牌。
只是,儘管他已經退而求其次,不再追求量產,甚至不再追求必成,依舊失敗了。
他要的效果超越當前科技水平太多,因此需要的錢,也太多,根本無法供應——那已經不是錢多錢少的問題,而是哪怕砸了全世界的錢,都沒法成功。
因此,無奈之下,他只能儘可能的提升自己的“基礎”,並且在不影響效果的情況下,儘可能的降低自己的要求。
於是,在多番努力之下,他發現了“蚯蚓”這個特別的生物。
蚯蚓,也叫地龍,是一味很古老的藥材,能治很多疾病。並且,它擁有超乎尋常的恢復力,斷成兩節都不會死,反而會逐漸變成兩隻蚯蚓。
它的基因裡,含有一種超強的自愈因子。
如果能夠破解,“自愈基因藥”的研發進度條就會大幅度減少,從完全不可能,變為有希望。
只是,那種“自愈因子”商羽提取出來了,想要破解卻沒有頭緒。
也不能夠用在人類身上。
因為它只對蚯蚓的細胞有作用,人的基因構造遠遠比蚯蚓要複雜得多,人的自愈能力,更是複雜難解,想要從蚯蚓身上尋找突破口,很難。
“我覺得,咱們的方向錯了。”杜建平說。
商羽聞言點頭,道:“不止方向錯了,我的設想也錯了,也許我們追求的不應該是製藥技術,而是把‘藥’製造出來!”
科學是絕對真理,以數學為基礎,規則唯一,不會有第二種結果。
但有些時候,不一定非得掌握技術跟原理,才能做出成果——早期的煉丹師,他們知道什麼火藥嗎?
不知道,但卻煉製出來了。
另外,也有一些事情,做到了一次,卻難做到第二次。
這是變數無法控制,所造成的不確定結果。
並非玄學,而是機率。
“也許,我可以連藥方都不要,只要個‘一次性研發成果’,能給自己用就可以。”商羽心裡想著,在加速器中又立了一個新的專案。
這個專案的名字,叫做“薛定諤的基因藥”。
靈感來自“薛定諤的貓”。
將一隻貓關在裝有少量鐳和氰化物的密閉容器裡。鐳的衰變存在機率,如果鐳發生衰變,會觸發機關打碎裝有氰化物的瓶子,貓就會死;如果鐳不發生衰變,貓就存活。
根據量子力學理論,由於放射性的鐳處於衰變和沒有衰變兩種狀態的疊加,貓就理應處於死貓和活貓的疊加狀態。
這隻既死又活的貓,就是所謂的“薛定諤貓”。
那麼“科研加速器”的使用,是不是也可以這樣用呢?
老實說,“科研加速器”的出現,本身就屬於一種意外——製造它的科學家其實並不具備製造這種東西的能力,但卻意外製造了出來。
是因為,在做實驗的時候,加入了很多類似“薛定諤貓”的變數!
而現在,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利用“變數”去製造自己想要的東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