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4章 羊和牧羊人(加更!)(第1/2頁)
章節報錯
比如,胡人如果每隔一段時間都要搞一個神秘的儀式的話,那麼李淵很容易從中判斷出來,這個胡人信奉著某個宗教,從而又能判斷得出來,在胡人生活的地方,有一個跟佛道截然不同的宗教。
再比如,一個穿著羊皮襖,臭氣哄哄的胡人,在被人幫助了以後,會向人施某種禮節,那麼李淵也能從中判斷出這個胡人受過禮節方面的教育,進而也能判斷出胡人生活的地方,有一套相當規整的禮節。
以此類推,當所有的細節全部聚攏在一起以後,很容易就能判斷出,胡人生活的地方是什麼樣子,有什麼。
或許會有偏差,但這個偏差絕對不會大到牛頭不對馬嘴。
所以,李淵是知道中原以外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雖然知道的不夠全面,但至少知道一部分,李建成和李世民也知道,大唐絕大多數能接觸到更多資訊的聰明人也知道,歷朝歷代的帝王、皇族、聰明人都知道。
只是他們沒人願意告訴百姓而已。
因為他們不希望百姓知道的太多,也不希望百姓們離開他們所統治的地方,更不希望做一個只有君臣,卻沒有民的統治者。
所以古人並不愚昧,對世界也有所瞭解。
只是沒有人願意說破,所有人都想關起門來過自己的小日子而已。
偶爾有一兩個要走出去的,也走不到終點,見不到世界的全貌,在他們的人生走到終點的時候,他們的腳步也會隨之停下,而他們的繼任者在接替了他們的位置,感受到他們的堅信以後,會選擇退縮,會選擇走回頭路。
在這種情況下,漢人就失去了逐鹿世界的資格,只能一直在中原這個圈子裡打轉。
歷史上,想走出去的人,寥寥無幾,走出去的人,更少,真正走出去,並且走遠了的,只有忽必烈一個人而已,而忽必烈還是個蒙古人,不是漢人。
所以說在這方面漢人是悲哀的。
不是因為漢人不行,也不是因為漢人不夠強大,更不是因為漢人方方面面不如人。
相反,在長達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漢人很多時候在各個方面都屹立在世界的頂端。
之所以沒能去逐鹿世界,純粹是因為掌權者不允許,也沒膽子去。
羊在羊圈裡的時候,牧羊人很好管理,而且想打就打,想殺就殺,但羊一旦走出圈裡以後,牧羊人就不好管了,也不好打殺,弄不好羊在外面吃壯了,還會反過來反殺牧羊人。
這就是歷朝歷代以來的皇帝們,在明知道天下極大的情況下,還一直守著中原,不願意走出去的原因。
有人或許會說,古代交通不行,古代通訊不行,古代什麼都不行,根本做不到這一點。
那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成就作何解釋?
鄭和駕駛著寶船縱橫大洋沿岸又作何解釋?
是沒有能力,還是不想做,不敢做?
如果說元以前歷朝歷代沒有例子可以借鑑的話,那麼元以後呢?
如果做一件事需要給自己找無數的藉口勸自己退縮的話,那幹嘛不把位置讓出來,讓那些不喜歡給自己找藉口的人去做?!
“父,父親說的是真的?”
鄭觀音已經徹底被李淵的一番話給驚住了,也顧不得含蓄,直接了當的問起了李建成。
李建成面無表情的點點頭道:“都是真的!”
鄭觀音一瞬間瞪大眼不知道說啥好了。
長孫同樣被驚住了。
李承乾雖然也驚,但依然懵懂,或許只有讓他親眼去見一見海上來的胡人和西域來的胡人,他才能相信李淵所說的那種差別,也或許讓他親自去觀察一番那些胡人,他才會相信李淵所說的話。
李淵在跟李承乾說完話以後,目光緊緊的盯著李元吉,沉聲道:“這些對很多人來說都不是秘密,只是沒有人願意說出來罷了。
而我們就更不能說了。
說出來了以後會有什麼影響,我相信你應該猜得到。”
李元吉點了點頭。
李淵繼續道:“雖然我沒聽說過跟大食接壤的地方,也沒聽說過倭國以東的地方,更沒聽說過突厥以北的地方,但我相信你不會在這件事上騙我。
因為你所說的西域以西的天竺、大食都是存在的。
而從天竺而來的番僧身上不難看出,天竺並不是一個貧瘠的地方。
不然也沒有閒錢能養出這種畢生都在追求佛理的和尚。”
李元吉沒有指正李淵話裡的錯誤,沒有告訴李淵,非洲並沒有跟大食接壤,而是跟大食更西邊的地方接壤。
以李淵的認知,以及見識,能認可非洲的存在,已經很了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