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也好笑,歷朝歷代在開國的時候,將帥之才多到用不完,到了中期和後期的時候,又沒什麼人可以用了。

真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後世有一個很經典的辯題,是每次提到歷史的時候,都會辯一辯的辯題。

那就是‘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

從歷朝歷代的前中後三期來看的話,時勢造英雄的比重明顯更大一些。

不然的話,也不會出現歷朝歷代前期英雄人物多到用不完,而中後期卻無人可用的事情。

“那就李帥!”

“不對,蘇帥!”

“……”

張寶相和趙成雍在李世民否決了秦瓊以後,開始爭了起來。

張寶相是為了博得李靖的好感,順便再跟著李靖混點功勞。

趙成雍則是在為雍王府的心腹爭取露臉的機會。

在他成為雍王府親衛頭領的那一刻,他跟蘇定方等人的關係就割捨不開了,屬於一黨,也屬於密不可分的盟友。

所以在有利於自己盟友的事情出現了以後,他會毫不猶豫的出來幫盟友爭。

看起來趙成雍可能比張寶相高尚一些,但實際上半斤八兩。

因為張寶相給自己牟利看起來勢利了一些,但趙成雍也不是單純的在為蘇定方謀福。

李元吉在兩個人快要爭上頭的時候突然開口道:“就沒人幫屈突通、史萬寶、李孝恭、李世勣、柴紹爭一爭嗎?

劉弘基、黃君漢、安興貴也能用一用啊?”

張寶相和趙成雍聞言,瞬間閉上了嘴。

為這些人爭,他們能得到什麼好處?

這些人要是敗了,那他們豈不是跟著也尷尬了?

雖說這些人裡面有些人敗的可能性不大,可沒好處的事誰會做?

“屈突通已經老了,經歷了吐谷渾一役,恐怕再也動不了了,讓他去,他很有可能會死在路上,我李氏還會落得一個不仁的名聲,所以不合適。

史萬寶也已經老了,也不合適。

孝恭堂兄嘛,就讓他繼續做生意吧。

至於柴紹,他如今屁股後面的屎還沒擦乾淨呢,讓他去,群臣會反對。

我們在征討完了蘇尼失部以後,馬上征討西突厥,群臣本就會反對,再為了柴紹跟群臣對上,實屬不智。

剩下的劉弘基、黃君漢、安興貴三人,已經上了年紀了,沒什麼銳氣了,讓他們掛帥,未必能取得我們想要的戰果。”

李世民在張寶相和趙成雍閉上嘴以後,緩緩的開口,將絕大多數人選分析了一遍,並且給出了不合適的理由。

只有一個人他沒分析,那就是李世勣。

所以他看好的人是李世勣。

他為什麼推舉李世勣,李元吉也能猜到。

首先,李世勣有這個能力;其次,李世勣人就在突厥,不需要另行調遣,在征討西突厥之前也能封鎖住訊息,不被朝堂上的群臣所知,可以拖一點時間。

當然了,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

最主要的是,如今在突厥的四位統帥當中,李世民動不了,李靖和蘇定方一個已經立下了大功,一個即將立下大功,再讓他們兩個其中一個去征討西突厥的話,那他們的功勞就大到沒邊了,到時候不僅會有功高蓋主的風險,還不好封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