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突厥人就編成十個,甚至數十個軍團,由親近大唐的突厥貴族和大唐的校尉們一起統領,一起為大唐開疆拓土。

而第二種突厥人,那就得想辦法除掉他們中間的貴族,栽贓陷害也好,暗殺投毒也罷,儘快把他們全弄死,將剩下的人也編成軍團,讓他們充任僕從軍,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當炮灰用。

反正突厥人對待他們本族人的時候就是這麼幹的,大唐拿他們當炮灰,當僕從軍,他們也能接受得了。

從苦寒之地生長出來的人,其韌性、耐性都比其他地方的人強。

這並不是說他們基因中就帶著這些東西,而是地域賦予他們的一種能力。

所以談不上是什麼先天優勢,但也跟先天優勢沒太大的差別。

當然了,這一類人的野性也遠比其他地方的人強。

所以駕馭起來比較困難,時不時的會反叛,所以要做好鎮壓的準備。

而由突厥人組成的正式兵團,就是鎮壓他們的第一柄刀。

負責防著他們的大唐精兵就是第二柄,大唐的邊軍就是第三柄,而大唐本身就是第四柄。

有這四柄刀在,那些不服從管教,經常反叛的突厥人,隨時隨地都能起事,但永遠也成不了氣候。

只要做好那些正式兵團的蕃將們的思想工作,讓他們再做好他們麾下將士們的思想工作,他們很少會被反叛者的各種言論所影響。

而他們在揮刀對付反叛者的時候,會比大唐的將士們更狠。

就像是後世的漢奸,對待他們所投靠的主子的時候,各種搖尾乞憐,他們的主子們即便是在他們頭上拉屎撒尿,他們也會說是香的,但是對自己人,他們就重拳出擊,有時候所使用的手段比他們的主子還狠。

所以,很多時候傷害你最深的永遠是自己人。

外人,更多的是摧殘你的肉身,但自己人會將你的肉身連同你的靈魂一起摧殘。

所以用突厥人來做鉗制突厥人的第一道枷鎖,絕對是最好的選擇。

只不過,這些都是李元吉一個人的想法,具體的還要跟李世民商量商量才行。

這是在決定一個國家對新徵服的疆域的統治策略,也是在決定一個民族的走向,更是在決定一個民族的未來。

一個字,一句話,都有可能造成相當大的後果,所以必須慎重對待。

當然了,身為大唐的掌權者,在考慮後果的問題的時候,只會考慮大唐會承擔的各種後果,至於其他的嘛,等其他地方的人全都成了唐人以後再說。

其他地方的人沒成唐人,一個唐人的掌權者就去操心人家這個操心人家那個,那不是吃飽了撐的嗎?

自己的國家都照顧不好,經營不好,就對人家其他國家指指點點。

那不是腦子有病是什麼?

雖說民間的百姓最喜歡討論這種話題,最喜歡看其他國的百姓疾苦,自己安居樂業。

可那是百姓。

你一個掌權者,怎麼可能站在百姓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呢?

你所接觸到的,所能決斷的,都是真的可以影響國家大局,影響其他國家局勢的事情。

不是百姓能夠接觸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