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69章 李世民懂得無私奉獻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他今天過來見李世民又不是為了教育李承乾,胡亂的應付了一句後,跟李世民說起了正事,
“二哥最近不是一直在買官嗎?突然找我過來有何要事?”李世民聽到了這個,也無心再計較李承乾的事了,當即微微的坐直了道:“我是有點事跟你商量……”
“什麼事?”李元吉疑問。李世民直言道:“如今買官的事陷入到了窘境,我需要你幫我開啟局面。”李元吉略微思量了一下,繼續問道:“什麼樣的窘境,需要我如何幫你開啟局面?”李世民坦言道:“目前河北道、都畿道能賣的官已經賣的差不多了,博陵、清河、范陽各家不受重視的庶系子弟,一大部分已經被我們所控。可太原和弘農那邊卻遲遲沒有進展……”李元吉若有所思的道:“因為太原王氏和弘農楊氏在朝中有人,地位還不低,所以你不敢冒然行動?”倒不是說李世民害怕太原王氏和弘農楊氏,以李世民的身份,以及經歷,太原王氏和弘農楊氏還真嚇不到他。
他之所以在太原和弘農沒有取得進展,是不想太過激,不想引起太原王氏和弘農楊氏在朝廷上的人警覺,從而進行反擊。
以大唐如今的根基,倒是不怕太原王氏和弘農楊氏反擊,可要是太原王氏和弘農楊氏的人再拉上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一起向大唐發難,並且在朝廷上形成洪流的話,那也不好解決。
而且大唐在博陵所謀的事情也會因此功敗垂成。所以李世民才會變得很謹慎。
李世民點著頭道:“不錯,太原王氏和弘農楊氏在朝裡都有人,一旦他們發現了我們所作的事情是在挖他們的根基,他們一定會反撲,他們在朝裡的人也會第一時間聚集起一夥朝臣來抨擊我們。如果我們不管不問的話,他們說不定還會拉上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一旦當他們形成了規模,那我們就騎虎難下了。到時候為了安撫他們,勢必要壯士斷腕。我們此前所作的一切,以及你現在在博陵所作的一切都要付諸東流。”李元吉也知道這個道理,當即問道:“那你準備讓我如何幫你?”李世民沒有吞吞吐吐,直接開門見山的道:“我需要你將王圭外派出去,順便讓弟妹回府省親。”李元吉思量著道:“你是想讓王圭無暇顧及王氏的變故,想讓妙言去安撫楊氏?”李世民點頭道:“不錯,王圭一旦被外調,被瑣事纏身,再想管太原王氏的事可就難了,弟妹回了楊氏以後,楊氏上下的目光勢必會聚集在弟妹身上,到時候我在弘農買官,就沒有那麼顯眼了。”李元吉沉吟著道:“這恐怕不是長久之計,王圭被外調,終有一天還得調回來,妙言去了楊氏以後,也不可能在楊氏多待。”這充其量就是一個權宜之計,只能解一時之困,並不能長久的解決問題。
一旦王圭回京,楊妙言回宮,太原王氏和弘農楊氏的人察覺出一樣,會聚集在一起進行更勐烈的反撲。
到時候大唐所需要面對的麻煩還是一樣的。李世民笑道:“這個你不用擔心,我已經替你想好了,到時候你派人配合我演一齣戲,然後再把所有的一切推到我頭上。他們即便是有火,也只能衝我撒,而我已經是個庶民了,他們也不能拿我怎麼樣。”李元吉不著痕跡的摸了摸鼻頭,忍不住道:“那到時候你會被千夫所指,永無出頭之日。”李世民呵呵一笑,戲謔的看著李元吉道:“你當初選我做這件事,不就是這麼想的嗎?”心思被拆穿了,李元吉心裡有那麼一丟丟的尷尬。
不過這樣一來的話就不用擔心李世民在這件事上圖謀什麼了。畢竟被所有世家豪門盯上了以後,他就沒辦法再幹其他的了。
“二哥把我想的也太齷齪了吧。”雖說心底裡已經承認了李世民的說辭,並且準備按李世民說的辦,但嘴上還是替自己辯解了一句。
李世民也沒說話,只是繼續戲謔的笑著。李元吉也沒臉再在龍船上待下去了,找了個藉口離開了龍船。
回到武德殿的時候,楊妙言等人已經睡了,李元吉也沒有去打擾,只是自顧自的在正殿裡找了一個地方寬衣睡下了。
次日一大早,宮裡的其他人還沒起的時候,李元吉就已經先起了,先派人去看了一下楊妙言起沒起,得到了沒起的回覆以後,提筆寫了一份調令,派人送去了三省。
調令的內容很簡單,任王圭為河南道、東南道巡撫大使,戴胃為觀察使,王玄策、柴令武、楊豫之、楊思之為觀風使,巡撫河南道和東南道。
說是巡撫大使,實際上身份地位和安撫大使差不多,只不過現在大唐內部已經沒有什麼心思不定的官員需要安撫了,也沒有什麼起義軍需要招撫了,所以只能以巡撫之名,去巡視撫慰地方。
一來體察體察民情,梳理一下地方上的冤桉,幫地方上的百姓討一個公道。
二來幫朝廷好好的看一看地方上到底是什麼樣子,那些政令需要繼續發揚,那些政令需要改正,還有那些地方需要新的政令去彌補。
總之,這個巡撫大使就是代替朝廷去地方上查漏補缺的。除此之外,李元吉還給王圭這個巡撫大使賦予了一個新的職能,那就是觀察河南道、東南道那些地方適合種水稻,能推廣水稻。
一旦觀察到了適合的地方,並且面積還不小,那正在荊州推廣的水稻就可以推廣到東南道和河南道了。
依照歷史上的記載,整個中原都能種植水稻,甚至在後世高麗人還培養出了能抗寒的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