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49章 想剛正面的魏徵(第2/2頁)
章節報錯
不過,這明顯是不可能的。李綱現在還活的好好的。以他對大唐的貢獻,以及他現在的身份地位,還沒人敢明目張膽的盼他死。
至於說將李綱封到了蓨縣,遠在河北道境內,還沒有李綱此前的封地距離長安近,聽著像是明封暗降。
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將李綱封到蓨縣,封的那麼遠,是因為李綱的祖籍在蓨縣。
將李綱封在自己的祖籍所在地,是天大的殊榮。李綱,以及在蓨縣的族人,可以藉著在蓨縣原有的根基快速的壯大。
不是世家的可以藉此打造世家根基,三五代以後必成世家。已經成世家的,依然可以以此為根基,讓世家發展的更加強大。
所以這個封賞聽著是明封暗降,實際上是給了蓨縣李氏一個極大的好處,給了蓨縣李氏一個世家的根基。
李綱人不在太極殿,所以關於他的封賞定下來以後,是他的二子李立言代替他領的賞。
至於他的長子嘛,官太小,還沒資格進入太極殿內,參加這種會議。在李綱的二子李立言代替他領賞謝恩以後,李元吉立馬命舍人院草詔,命禮部尚書唐儉,以及新興王李德良親自去李府宣旨。
雖說李綱的兒子已經代替他領過旨了,但該宣賞的還是要宣賞的。這種事不光得讓文武大臣們知道,也得讓百姓們知道。
魏徵有心在商議完了對李綱的封賞以後,再次出列彈劾楊妙言和李秀寧。
只是被舍人院的舍人們堵到了前面,他臨下朝也沒有找到機會,只能垂頭喪氣的返回了御史臺。
“我早跟你說過了,那兩位不是那麼容易彈劾的,你只要一開口,雍王殿下必定將你擋回來,如今你都沒開口,就被雍王殿下給擋回來了,這下你該放棄了吧?”御史臺內。
王圭一進門就看到了魏徵眉頭緊皺著坐在那裡,當即感慨著說。魏徵抬起頭,目光堅定的盯著王圭道:“她們一個擺出王駕,一個擺出公主儀,一起跑去欺負一個已經沒了丈夫,還沒有孩子做依靠的寡婦,欺人太甚,我還不能彈劾她們了?”王圭走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甩甩袖子坐下,感嘆道:“據我所知,此事是有內情的……”不等王圭把話說完,魏徵就冷哼道:“我管她們有什麼內情,如此仗勢欺人就是不對,若是不彈劾她們,讓她們各自認識到各自的錯誤,以後她們再犯,那還不得欺負死那些身份地位不如她們的人?”王圭張了張嘴,有心勸解兩句,話到了嘴邊以後,變成了濃濃的嘆息,搖著頭苦笑道:“你說你又是何苦呢?你明知道她們不僅身份背景強大,背後還有一個身份背景更強大的人撐著。你非要彈劾她們,不是自己給自己找罪受嗎?”魏徵挺起了胸膛,目光剛毅的道:“我等身為人臣,就是要匡扶人君的得失,她們也算是人君,做了錯事,就理應被彈劾。”王圭搖著頭道:“罷了罷了,你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吧。只要不連累老夫就行。”雖說王圭的年齡還沒有到七八九十歲,但以古人的壽命算,王圭也有資格自稱一聲老夫了。
不僅僅是如此,古人三十歲就能自稱老夫。像是已經邁過三十門檻的李建成、李世民、李孝恭,都可以自稱老夫。
這主要是因為古人壽命短,平均年齡就在三十五歲之間,所以三十歲就算是步入晚年了,所以自稱一聲老夫也沒錯。
除此之外,古人成婚也早,十四五成婚的一大把,三十歲就有了孫子的人也不少。
有了孫子的人,再把自己當小年輕就明顯不合適了,但又不是長壽的老者,所以自稱老夫也合適。
所以,在大唐,在各種因緣際會下,三十歲的人就有資格稱老夫了。王圭都五十多歲了,自稱一聲老夫,怎麼都不過分。
魏徵對王圭這種慫裡慫氣的說辭很不滿意,在王圭準備收起談興,開始做事的時候,忍不住道:“我記得王公不是那種膽小怕事的人,昔日在東宮的時候屢次仗義執言,怎麼到了這件事上變得畏首畏尾了?難道是經歷了此前的變故,變得膽小了?”這話有點譏諷人的意思。
如果魏徵沒有妻子背後的世家做靠山,也不得掌權者賞識,他這麼對上官說話,是會挨批評的。
王圭就好似沒聽出魏徵話裡的譏諷一樣,一臉的澹然,他也不好給魏徵說出實情,說是怕那個混賬女婿折騰他,所以就澹然的說了一句,
“我這不是變膽小了,我這是明白了什麼該做、什麼必須做、什麼沒必要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