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47章 純純的噁心人(第1/2頁)
章節報錯
李綱略作思量,點頭道:“此法可行……”見李綱並不反對,並且已經答應出任潭山文館山長一職,李元吉沒有再說其他的,笑著跟李綱一起進入李府,陪著李綱聊起家常。
共訴起主僕情誼。在此期間,兩個人都沒有談到乞骸骨的事宜。大家都是聰明人,都知道對方想要什麼,所以很多事情面面上照顧到位就得了,沒必要點破。
在陪著李綱,以及李綱的一眾兒孫吃過一頓飯以後,李元吉就離開李府,回到宮裡。
楊妙言和王阮等人都不在,李絮、李令、李承業幾個小傢伙也被楊妙言帶走了,說是去曲池與民同樂,跟百姓們一起共度上元佳節去了。
這個時候還沒有藥發傀儡,也就是最早的煙花,所以上元佳節其實沒什麼好看的。
能看的就是各種燈火,以及各種面具。各家勳貴、各級官員、以及各地的商賈,會在這一天貢獻出大量的花燈供人觀賞,並且比拼一番,最後比拼出一個燈魁,賺取一點名聲。
所以沒啥實質性的獎勵,各家勳貴、各級官員、各地商賈,也不缺那點實際性的獎勵,大家更多的是圖一個名聲,圖一個面子。
而在這個爭名聲爭面子的過程中,基本上都是商賈們讓著官員,官員們讓著各家勳貴。
所以,看似是一場比拼,實際上還是要用社會地位說話。商賈不能壓官員一頭,官員們也不能壓權貴一頭。
誰越過了這個紅線,誰就會遭到上一個階級的瘋狂的報復。所以,即便是權貴們把花燈做的跟屎一樣難看,各級官員、各地商賈,也只會做的比他們更難看,絕對不會做的比他們更好看。
所以這種比試的結果,從一開始就註定了。李元吉對這種沒有絲毫懸念的比試一點興趣也沒有,對那些宣稱足以讓人賞心悅目的各種花燈也沒有半點興趣。
在這個生產力低下、思維侷限性大、能利用的資源也很少的時代,各個階級即便是拼盡了全力,做出來的花燈也就那麼回事。
估計連後世一些小城市過節時候掛出來的花燈都比不過,更別提跟大城市比了。
據說當年隋煬帝楊廣在洛陽舉行水陸法會的時候,舉全國的能工巧匠,所造出來的蓮花法燈,也就只有九層而已。
就這還被吹噓為當世第一燈,百年之內無人超越。也就是李元吉不懂得百工,不然的話,分分鐘超越給大唐所有人看。
所以,相比起各種花燈,李元吉對各種面具更有興趣。在後世,面具已經成為了小孩子們的專屬玩物了,大人們幾乎都不玩,更不會帶著面具去街上各種晃盪,容易被當成二傻子。
所以面具在後世的出場率極低,整個行業的繁榮性也幾乎沒有。但是在大唐就不同了,面具不僅是小孩子們愛玩的玩物,也是大人們愛玩的玩物,每逢佳節,大人們都會帶著各種面具在街道上晃盪,平日裡在街頭巷尾,也有兜售面具的,更有帶著面具四處晃盪的。
所以面具在大唐的出場率極高,整個行業也非常發達。除了有各種獸類面具,還有各種花卉面具,還有各式各樣古代流傳下來的面具,亦有不同地方信仰的神仙的面具。
只不過,古人對神仙始終保持著一份敬畏心,所以縱有神仙面具,也不是什麼人都能帶的,更不是什麼場合都能帶的。
目前,除了一些野神的面具外,絕大多數正經神仙的面具,只有在舉行水陸法會、驅魔祈福、以及祭祀的時候才能看得到。
其他時候,別說看到了,拿都不一定敢輕易拿出來。畢竟,這個時候的國策講究在祀在戎,褻瀆神靈,是一種大罪。
即便是朝廷不計較,神靈的信徒不計較,各地的宗老鄉望也會追究到底。
所以當李元吉看到李絮帶著一張長有四眼,眼呈金色的面具囂張的出現在自己面前的時候,是詫異的。
長有四眼的面具,在後世不常見,也沒什麼名氣。但是在大唐,它可是大名鼎鼎。
來歷很大,也很久遠,一口氣可以追朔到三皇五帝時候。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方相氏之一。
儺戲大祭主要驅魔祛邪的神靈之一。李絮要是再裹上熊皮,穿上玄衣朱裳,拿上戈和盾牌,那就跟方相氏沒兩樣了。
有傳聞稱,方相氏乃是黃帝座下的一位大神,當年黃帝巡行天下的時候,他的妻子死在了路上,黃帝就下令讓麾下的大神守在一旁,立為方相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