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4章 忠奸並不是恆定不變的(第2/2頁)
章節報錯
所以,在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以及絕大多數人的利益產生衝突的時候,公平公正就是不存在的。
誰天真的去追求公平公正,到頭來誰就會受傷害。當然了,這麼做的壞處也很明顯,那就是容易犧牲忠良,容易對不起忠良,還容易將一些不願意做奉獻的人逼反。
歷史上很多大奸大惡之徒,在一開始的時候都是忠臣良將。他們之所以最後會走上大奸大惡的不歸路,就是被逼的。
大名鼎鼎的奸臣丁謂、奸臣嚴嵩,剛出仕的時候都是勵志要做忠臣的,並且還為了志向付諸了許多行動,最後之所以會變成奸臣,就是因為朝廷待他們不公。
他們忠心耿耿的為朝廷、為皇帝做事,可得不到皇帝的賞識,也得不到升遷,反倒是那些有關係的、會熘須拍馬的、會行賄的,官運亨通。
這就讓他們的心裡不平衡了,然後他們就毅然決然的走上了大奸大惡的不歸路,最終位極人臣,成為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奸臣。
由此可見,忠臣被逼著去做奸臣的時候,所造成的破壞遠遠大於那些一開始就做奸臣的傢伙。
張亮的遭遇跟他們不同,所遇到的事情跟他們也不同,所遭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跟他們更不同。
所以張亮的事情也沒辦法跟他們生拉硬拽在一起說事。但是,不公正的對待張亮,並且讓張亮做出犧牲的話,張亮或許沒機會做大唐的奸臣,但張亮的後輩就說不定了。
只要張亮的後輩覺得大唐待他們不公,他們就會採取一定的措施,對大唐造成一定的傷害。
這種事情在大唐其實是屢見不鮮的。什麼忠孝節義,唐人也講,但並沒有那麼堅定。
具體的得看出身。但凡是出身世家豪門的,對大唐的忠誠都不堅定。因為在他們心裡,他們的氏族才是他們最應該保護的,大唐只能排在第二位。
這也是大唐為什麼要清除世家豪門的原因。相比起來,大宋雖然拉跨了一些,但是在忠孝節義上卻比大唐強了一些。
不然也不會出現十數萬軍民一起殉國的場面。大唐就沒這個待遇。大唐滅亡的時候,黃巢振臂一呼,那是萬民景從。
所以在張亮這件事上,要斟酌而定,既不能讓張亮寒了心,還得讓張亮把事情給辦了。
“扛不住你就不扛了?”李元吉心裡有了決定,盯著張亮喝問。張亮張著嘴,不知道該如何作答。
李元吉繼續道:“有我父親在你背後站著,你怕什麼?”怕死啊。張亮很想如實回答。
可是李元吉沒有給他開口的機會,繼續道:“還有,我父親在你背後站著,你覺得你有退縮的餘地嗎?”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這是封建王朝千百年來也沒有變的規矩。強如人屠白起,一把劍遞到他手裡的時候,他也得自裁。
當然了,你也可以反抗。前提是你有沒有反抗的那個實力,你要不要生前身後命,你要不要三族人的性命。
雖說不公正的對待會引起很大的反彈,但古人也有相對的應對之法。那就是斬草除根。
這就是夷三族、誅九族、誅十族的根本所在。根本不給你任何反彈的機會。
“臣……”張亮磕磕巴巴的,說不出話來。李淵那麼高大的身影在他背後站著,他身為人臣,還是一個沒資格跟李淵講條件的人臣,只能像是個木偶一樣,任由李淵操控,根本沒有選擇和退縮的餘地。
李元吉哼了一聲道:“既然你沒有選擇的餘地,那你就照著我父親的意思去做就是了,還有什麼好說的?”張亮磕磕巴巴的半天,最後咬著牙,橫著心道:“臣可以死,但臣不想禍及家卷!”他可不敢說是他不想死。
因為他是個武臣,武臣畏死的話,那就真的離死不遠了。畢竟,大唐如今朝廷上的武臣,全是悍不畏死的悍將,其中地位比他高的不知凡幾。
他要是說出他怕死的話,那武臣們會集體拋棄他,將他摒棄在武臣們團體之外。
他惡了李淵,又被團體所拋棄的話,那他就只剩下去死一條路可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