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大海還處在未知領域的時代,如果大唐能組成一支遠洋的艦隊,那麼大唐就有資格經略世界,並且對世界上的任何一個政權指手畫腳。

只不過,要組成一支遠洋艦隊,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大唐需要打好一定的基礎,才能發起遠洋業,才能在遠洋上開闢新的征程。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大唐的水軍,就是這一切的基礎。

魏徵是不知道李元吉心中的宏偉目標的,在聽到了李元吉不會禁漁,甚至還會給漁民提供一定的庇護以後,就拱了拱手,重新坐定了。

李綱撫摸著鬍鬚遲疑著道:“那各地的小商小販呢?要是沒有他們溝通各地的貨物,那大唐的商稅恐怕會縮減一大半。”

李綱看重的是商稅,並不看重小商小販的死活。

在李綱眼裡,士農工商,商是賤籍才操持的行業,不值得重視。

如果行商的商人們能放棄行商,跑去種地,那大唐的農戶就會多起來。

這在他看來,絕對是一件好事。

朝中絕大多數老臣的想法,也跟李綱差不多。

因為在他們所有人眼裡,農比商重要的多,農比商的地位也高,農比商對大唐的貢獻也多,所以去商興農的事情,他們都很支援。

他們唯一擔心的就是,商人在不能行商以後,商稅會隨之下滑。

雖說大唐的商稅不高,且商稅只佔大唐稅賦的十分之三,但這十分之三的稅賦,就足以讓朝廷做很多利國利民的好事。

李元吉作為一個後世人,跟他們的想法自然不一樣,對於李綱重視商稅,而不重視商人的看法也覺得好笑,不過,面對李綱提出的質疑,他還是耐心的解答道:“李公,我只是不允許商船通行,可沒說不允許他們的貨物通行,更沒說他們不能行商。

我回頭會在長安、洛陽、棣州、揚州等各個漕運的沿線設立碼頭,分派數批船隻,以官船的名義幫商賈們運送貨物,商賈們只需要付出一定的運費即可。”

不等李綱再次開口發問,李元吉繼續道:“李公放心,運費我會命民部和統管漕運的人一起協商的,針對不同的貨物,給出不同的運費的,絕對不會讓它變成搜刮民脂民膏的惡政。”

大致就是運送糧食等一系列對大唐,對大唐的各個地方都有好處的貨物的時候,價錢可以適當的少一些,甚至免收。

運送絲綢、珠寶玉石、金貴的藥材、上等皮毛的時候,可以多收一些,甚至收重稅。

反正,這些東西都會流落到貧寒的百姓手裡,最終還是會賣給世家豪門,或者有門第的有錢人,從他們身上撈錢,絕對不虧心。

有句話不是說了嘛,奢侈品薅羊毛的時候,永遠也薅不到窮人身上,因為窮人根本接觸不到奢侈品。

“既是如此,那臣沒什麼可說的了。”

李綱得知李元吉沒有趁機禍禍百姓,堵住百姓生路的時候,便重新坐定,不再言語了。

李元吉道:“那這件事就這麼定了。除了這件事以外,我還準備在各道設立武學,讓各道隊正,及隊正以上的將士到裡面學習。”

太極殿內的文武百官們聽到這話,一片譁然。

這,這,這也沒有先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