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22章 突地稽部的妙用(第2/3頁)
章節報錯
李秀寧應該跟柴紹仔細的說過現在大唐的局勢,甚至也想柴紹透露過突厥人很有可能會從蕭關而下,所以柴紹拒絕了率領秦王府八大統軍府的人去河北道,而是選擇帶上了秦王左一、右一兩個統軍府,將剩下的全部留在了長安城。
對此,李元吉有話想說,但柴紹不聽,在拿到任命文書的那一刻,立馬就帶著秦王左一和右一兩個統軍府跑路了。
弄的李元吉又跑了一趟長安杏廬,又給李秀寧分析了一波河北道的局勢。
李秀寧在得知李藝有可能會趁著突厥人來襲的時候反了以後,立馬派遣了向善志帶上了秦王左二統軍府的人去追柴紹。
至於說全帶上,李秀寧說什麼也不答應。
用李秀寧的話說就是,長安城必須留下足夠的兵馬來抵禦突厥人,即便是抵擋不住,也得崩掉突厥人一口牙,為李靖、安興貴、馬三寶爭取更多的時間。
在兵事上,李元吉一般不固持己見,因為他很清楚他自己的能耐,他一個半路出家的人,根本就沒辦法跟李秀寧這種在戰場上廝混了好些年的人相比,所以李秀寧給出的建議,他還是願意聽從的。
不過,李元吉也不會盲從,在王圭、馬周返京,配合著魏徵、蔡允恭一起開始分配齊王府六大統軍府的兵馬以後,他就讓人將秦瓊接到了宮裡,配合著謝叔方、李神通、李孝恭、李蓋等一眾武臣,開始分析起了軍情,以及大唐隨後要面對的各種情況,以及大唐所要做出的各種佈置。
雖然秦瓊、謝叔方、李神通、李蓋等人的能力遠不及李世民、李靖、蘇定方等人,但幾個人湊在一起,所展現出的聰明才智也不弱。
像是不被任何人重視的李蓋,在仔細瞭解完所有軍情以後,就提出了一個非常可取的策略。
那就是讓突地稽去趁機攻打梁師都所居的朔方城。
這一招跟李靖等人去偷襲突厥王庭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李蓋的意思是明著去打,而不是偷偷摸摸的去打。
偷偷摸摸的去打固然能有所收穫,但對大局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相反,光明正大的去打的話,梁師都有一定的可能會投鼠忌器,會分出一大波兵力鎮守朔方城。
這樣一來的話,大唐在正面戰場上所需要面對的壓力就會減少,取勝的可能性也會進一步的增加。
所以,在攻打朔方城這件事情上,李蓋覺得明著去打,要比偷偷摸摸的去偷襲更有利。
秦瓊、謝叔方、李神通等人在推測了一下這件事的可行性以後,就一起奏請李元吉拍板定下此事。
“你們真的覺得這樣可行?”
李元吉在馬周和王圭回京以後,還沒見過他們呢,倒不是說他們不知禮數,不知道到宮裡參見他,而是他沒有閒暇見馬周和王圭,所以讓馬周和王圭先配合著魏徵和蔡允恭去做事了。
所以李元吉抽出空來以後,就準備去見見馬周和王圭,只是還沒有出昭德殿,就被秦瓊幾個人給堵住了,在仔細的聽完了幾個人的稟報以後,李元吉一邊思量著,一邊盯著幾個人問。
李神通身份地位最好,一眾人便以他馬首是瞻,所以由他作為代表發言,他認真的道:“臣覺得可行,只要突地稽不中埋伏,應該能幫我們牽制住最少兩萬多的梁兵。”
兩萬多的兵馬,如果運用得當的話,足以改變一場戰事的結局了。
兩萬多的敵人被牽制住,大唐取勝的把握也就更大了。
而大唐在這件事上,幾乎可以說不費什麼功夫。
畢竟,突地稽和他的族人盤踞在幽州一隅,中間有李藝擋著,即便是突厥人來襲,他和他的族人也沒有辦法從正面戰場上給大唐任何幫助。
如果李藝趁機反了的話,他和他的族人甚至都發揮不了作用。
讓他和他的族人明火執仗的去打朔方城,牽制梁師都的兵馬,也算是變相的利用起了他這一支本來不會發揮太大作用的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