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98章 糧食一直是個大問題(第2/4頁)
章節報錯
“調兵的事情既然已經定了,那我們商議一下調集糧草的事情吧。”
李元吉在確定了由李道宗帶兵去馳援以後,再次開口。
李孝恭、李綱、裴矩、陳叔達、蕭瑀、魏徵幾乎齊齊皺起了眉頭。
對現在的大唐而言,調兵這種事情很容易,但調集糧草可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畢竟,大唐的人口就在那兒擺著呢,每年能交上來的糧食就那麼一點,在發完了百官和萬吏的俸祿以後,也剩不下多少。
大唐此前又連年征戰,已經沒有多少糧食可以調集了,甚至還有一些寅吃卯糧的意思。
雖說大唐在攻破洛陽的時候,曾經從王世充手裡繳獲到了前隋留下的大糧倉,裡面裝滿了糧食,有傳言稱,裡面的糧食足夠大唐用十幾年,可這種話,都是李淵、李建成、李世民商量過了以後,說出去騙百姓的。
前隋是留下了許多糧倉,也留下了許多糧食,可隋末亂世的時候,被各地反王瓜分一空,一些糧倉也被反王們折騰乾淨了。
洛陽糧倉足夠大,王世充雖然消耗了一些,但也留下了不少。
可即便如此,在稍微接濟了一下大唐其他地方的糧倉以後,也被消耗的七七八八了。
說什麼夠大唐用十幾年,純粹就是個笑話。
先不說以前隋的國力每一歲能積攢多少糧食,就是隋煬帝開鑿運河、三徵高句麗期間的耗費,就足以將前隋的家底掏的七七八八的。
不然也不會弄的民怨四起,反王層出不窮。
在巨大的開支前面,隋煬帝即便是橫徵暴斂,又能積攢到多少家底?
就算他透過橫徵暴斂積攢的不少家底,也不夠反王們造的,更不夠大唐用來賑濟天下。
畢竟,在亂世當中,百姓們都被挾裹著去當兵了,或者為了避難跑來跑去,根本沒辦法安安心心的種糧。
所以在亂世當中,反王們消耗的基本上都是前隋的家底。
隋末亂世當中有多少路反王?
演義中說是七十二路,現實中只怕更多。
畢竟,一些上不了檯面的反王,寫演義的人估計都不知道,也沒聽過。
所以他們所能消耗的糧食是一個相當龐大的數字。
在世家門閥們一個個守住自己的糧倉坐看雲起雲湧的情況下,前隋就算留下再大的家底,也不夠反王們造的。
更別提留下一大批讓大唐去享福了。
如果前隋留下的家底真的富的流油的話,朱桀這一類的反王也不可能跑去吃人肉。
大唐在初期的時候,也不可能眼睜睜的看著河北道變成一個十里無人煙,百里無雞鳴的地方。
雖說大唐從立國以後,就一直在刻意的針對世家門閥,可百姓是無辜的啊。
百姓也是大唐的根基。
李世民能說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話,又豈會坐視百姓去而死,坐視河北道成為一個沒什麼人煙的地方。
更重要的是,在悄沒的給了突厥人上千萬貫錢財以後,還要跟著長孫一起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如果前隋留下了足夠大唐吃十幾年的糧食的話,李世民需要這麼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