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李世民在杜伏威徹底躺平了以後,再向李藝‘開炮’的好處。

御史們蠢蠢欲動,一方面是因為政績,另一方面自然是因為李淵的心思。

御史們彈劾完了杜伏威,杜伏威也受了懲罰,今年的政績算是完成了。

再彈劾一番李藝,也讓李藝受罰的話,那他們的政績就算是超額完成了。

來年吏部核算政績的時候,他們一些人自然會升一升。

杜伏威躺平了,李淵會如何看待李藝,御史們不用猜也知道。

所以他們一起彈劾李藝的話,不僅能混到政績,還能迎合李淵的心意。

李淵一高興,說不定不用等到來年,他們就會升官。

“不錯……”

凌敬也看得出李淵和御史們的心思,所以贊同的點了一下頭。

李元吉沉吟了一下,道:“讓我們的人靜觀其變,別參與到其中。順便派個人去見一下監門將軍李壽,將此事的內情大致跟李壽說一下。”

李藝給了他一大幫子驍勇,李藝要倒黴,他於情於理都得提醒一下。

至於李藝會不會提早就得到訊息,那就跟他沒關係了。

他提醒李藝是出於人情。

李藝要是不願意拿之前的人情抵債的話,那就得還一個新的人情。

凌敬在聽到了李元吉的話以後,並沒有急著離開,而是狐疑的道:“以臣之見,燕王李藝應該不會在乎右武衛大將軍的身份,所以殿下沒必要在這個時候派人去提醒吧?”

李藝名為右武衛大將軍,可右武衛的人又不歸他管。

右武衛大將軍的身份雖然高,但還不及他身上的燕王爵位,對他也沒什麼作用。

朝廷要收回的話,他也不會太在乎。

所以凌敬覺得,李元吉沒必要在這個時候派人去提醒一下李藝。

畢竟,李藝馬上就要成為滿朝文武關注的‘焦點’。

這個時候跑去跟李藝‘聯絡’的話,滿朝文武勢必也會盯上齊王府。

李元吉盯著凌敬道:“李藝給了我那麼多人,朝野皆知。所以我跟李藝之間的關係,暫時是撇不清的。

既然撇不清,還不如大大方方的派人去提醒。”

凌敬遲疑著,還要開口,就聽李元吉又道:“我只是派人去提醒李藝,不會出面去幫李藝。別人即便是覺得我跟李藝之間有什麼關係,也不會想的太陰暗。”

凌敬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沒有再多說什麼,當即躬身一禮,退出了武德殿正殿。

……

一夜無話。

次日一早,凌敬再次出現在了武德殿正殿內,並且還帶回來了李藝給李元吉的回報。

一小箱子價值不菲的北珠。

也就是唐以後所謂的東珠。

“李壽給的?”

李元吉在把玩了一番北珠以後,笑問。

凌敬笑著點了點頭。

李元吉隨手拿起了兩顆北珠,塞進了凌敬手裡,合上的小箱子,又笑道:“李藝這是料定了以後會跟我有不少交集,所以提前做了一些準備啊。”

凌敬收起了兩顆北珠,感慨道:“燕王李藝雖然會做人,但殿下還是少跟李藝交集為妙。”

凌敬雖然從李壽手上拿到了一份李藝給的好處,又從李元吉身上間接的拿到了一份李藝給的好處,但絲毫沒有為李藝說話的意思。

反而提醒李元吉少跟李藝交集。

李元吉緩緩的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