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如此,那臣等就不叨擾殿下了,臣等告退。”

王君廊率先起身,向李吉告辭。

從李吉身上得不到想要的東西,他也不願意跟李吉多費唇舌。

樊世興和李壽見王君廊要走,當即也跟著起身告辭。

李吉目送三人出了營房,一臉感慨,“幸虧將督運糧草的事宜交給韓良了,不然以王君廊的陰險,還不知道怎麼算計我呢。”

王君廊是一個典型的陰險小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王君廊沒發跡之前,有心做響馬,可手裡沒有人手,就動起歪心,惦記上了還算有點能耐的叔父。

為了逼叔父跟他一起做響馬,誣陷叔母跟鄰居私通,教唆叔父跟他一起殺了叔母和鄰居,落草為寇。

略有發跡的時候,李淵派人去招降,王君廊表面上答應的好好的,背地裡卻捅了李淵一刀,跑去投了李密。

李密見他是一個兩面三刀的小人,就沒有重用他。

於是乎他又背叛了李密,跑回來投李淵。

李淵對所有帶著兵馬、地盤來投的人,都頗有好感。

所以不僅沒計較王君廊此前的背叛,還對王君廊委以重任。

王君廊到了李唐陣營以後,也還算賣力,目前還沒做過什麼壞事。

但別人不知道,李吉卻清楚,歷史上,這廝為了榮華富貴,在李世民玄武門之變以後,教唆李淵的堂侄廬江王李媛造反,又反手平定李媛,在李世民手裡博取了一大堆賞賜。

李吉可不想跟這種人有什麼交集,也不想被這種人惦記上。

王君廊一行走後,就沒人再煩李吉。

李吉就安安心心睡下。

次日,天還沒亮。

潼關內就燈火通明。

李吉也被謝叔方叫醒。

謝叔方稟告說,屈突通和殷嶠意思,今日最好趕到函谷關,審閱一下集結在函谷關的部分陝州兵馬。

依照行軍帥帳最新文書,李吉和屈突通需要率領這些兵馬趕到洛陽,鎮守洛陽。

李吉有點懵。

李世民什麼時候下達的文書了,他怎麼不知道?

李世民還能越過他,給其他後軍總管麾下的將校下令?!

李世民這是在壞規矩,還是沒將他放在眼裡?

李吉有心找屈突通問個清楚,立馬差人給自己穿戴好盔甲,揹負丈長的馬槊,殺氣騰騰的跟到屈突通的住處。

見到屈突通的那一刻,李吉一肚子氣瞬間沒了。

屈突通年過六旬,身形早已沒有年輕時那麼高大,為了撐起那寬大的盔甲,給人一種雄壯威武的感覺,他命人給自己特製了兩件皮衣,死死的捆綁在身上,又套上一層皮甲,才開始將鐵甲穿戴在身上。

兩件皮衣,一層皮甲,足以將屈突通的上身裹的密不透風。

這麼做,安全性會提高很多,但也要忍受非人的折磨。

一旦運動過量發了汗,整個人跟在蒸籠裡沒什麼兩樣。

一位花甲老人,忍受著非人的折磨,保李吉周全,李吉哪敢對他生氣?!

屈突通裹盔甲的一幕被李吉撞見了,還有點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