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沉沉的濃雲密佈的天空裡不時閃過一道閃電,照亮了整個被洪水沖刷淹沒的面目全非的世界。

楊振清分析說:“應該是到縣城前分流到城邊的河裡了。可是……”

他憂鬱而沉痛的望著東南方向,沒有把剩下的話說出來。

但其實每個人心裡都知道,他想說:“可是上游已經遭災了!”

因為他們清晰的聽到了死裡逃生的農民們的哭叫、哀嚎。

他們在哀嚎著自己的莊稼、糧食、家園。

而學生們和勞改的人們呢?

彷彿是在哀嚎這世道和人生。

這年的秋天,整個平原地區迎來了一場百年難遇的強降雨,降雨過後的洪水四處蔓延,損毀了多少莊稼,沖毀了多少人的家園,最後也都只剩下報紙上的一組數字。

報紙的頭版終於換了主題,幾乎全部都在關注著這場在全地區範圍內發生的自然災害,有受災情況的報道,也有預防災害的普及,有官兵救災的採訪,也有個人英雄事蹟的報告。

在這些報告中,一篇中學生紀實作文脫穎而出。

沒錯,就是李麗英在山上抱著徐櫻那一瞬間想到的作文。

被救下山,回到餃子館兒以後,她是不吃不喝不洗,挑燈苦戰三個小時,寫出了那篇被稱為“膾炙人口”、“感人肺腑”的紀實作文。

作文的題目叫做《我身邊最可愛的人》,作文的主人公叫徐櫻—她甚至沒給個代稱,作文的內容以動人的語言,描述了徐櫻捨己為人,不顧危險救同學於危難的故事,感動了無數在災難中掙扎和關注著這場災難的普通民眾!

很快,李麗英的作文轟動整個地區,她接到了許多采訪要求,甚至收到了縣文化館的邀請,希望她畢業以後,考慮進入文化館工作。

而徐櫻這個捨己為人的英雄女主人公,更是受到各界關注,一封一封的邀請函寄到學校、餃子館兒乃至於縣委大院兒,極力邀請她去各地做演講。

連同李愛民這個被救的,都有不少地方邀請他去。

對此,李麗英當然很高興,她這輩子都想擺脫原生家庭,現在居然收到文化館的邀請,那簡直算得上是喜出望外了!

當然,因此徐櫻也成了她的一條特大錦鯉—日後李麗英每每想幹點兒啥驚天動地的大事兒,就總想抱抱徐櫻求保佑。

而李愛民就顯得矜持多了,他每收到一封邀請函,都要臉色嚴肅的收起來,然後認真的給對方回信,說:“我是被徐櫻同學救上來的,真正應該作為榜樣的,應該是徐櫻同學,請改為邀請她去演講,如果她同意的話,我當然應該和她一起,從我自身的角度,講講被她救回時候的感想。”

寫完,他還要鄭重其事的拿到徐櫻面前給她看,問她:“徐櫻,你要去嗎?”

徐櫻:……

她默默從包裡摸出一疊邀請信,用乾澀的嗓子無力的回答:“我的演講已經排到下個月初了……”

李愛民頓時震驚的瞪大眼睛,然後不明緣由的臉紅了紅,低聲問:“那,我能陪你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