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新選公方經理(第1/2頁)
章節報錯
計算成本的時候,徐櫻發現餃子館兒實際應有利潤和楊花兒說的情況對不上了。
依照楊花兒的說法,餃子館兒自五年前以後就一直是勉強維持營業。
但根據第一天開門來客情況看,不管是餃子館兒還是孫德興,還是有不少人認可的。
何況鎮上兩大廠子工人們的工資又不低,餃子館兒還緊靠著縣上的縣委大院兒,客源也不缺的情況下,怎麼也不該到養不起人的地步。
那為啥會出現楊花兒說的情況呢?
徐櫻出於好奇,認真觀察了幾天,就發現問題的根源在紀茹芳身上。
餃子館兒的賬是李玉華在記在算,她每天算完就隨手放在一個沒門鎖的櫃子裡,紀茹芳這個經理卻從來沒拿出來看過,更別提跟李玉華要財務月報了!
甚至前段時間因為忙著給她辦入學手續、找孫德興和紀三兒回來,連生意都不管了,全權交給李玉華,回來都不帶問問收入情況的。
徐櫻是真佩服她的心大。
她上輩子管十幾萬人的企業,手底下能幹的,忠心的,合心的管理人才都有,她都沒敢對誰這麼放心過。
如今看紀茹芳這樣,她就是不翻賬本兒都能確定,賬目肯定有問題。
為了驗證,背過人的時候,她就查了幾回賬。
發現之前食材用量好像跟李玉華實際賬目上的不太對的上。
但當時她對鎮上物價還不太清楚,不敢輕易揭出來,怕引起李玉華的警惕,也影響餃子館兒裡大夥兒的感情。
於是她利用餃子館兒沒食材的機會,自己掏錢掏票去買了幾回東西,有了指標以後,又帶著楊花兒上農貿市場、跟紀茹芳上供銷社一一問價,回來再看賬本就確定了,李玉華還真是虛標高價,而且高得離譜!
“豬肉八毛二一斤,她記一塊八毛,價錢翻了整整一倍還多。”徐櫻舉例說。
又說量的問題:“我後來仔細記賬算過,咱餃子館兒生意最好的時候,一天要用一百斤豬肉,可她這上面隨隨便便就是二三百斤,二三百斤豬肉要是做成餃子,夠一千多人同時吃,咱鎮上煤場的工人加起來也就一千多人,總不能那一千多人把餃子館兒當食堂,天天來吃,所以這賬肯定是有問題的。”
“只是我來餃子館兒才一個來月,又是個學生,會計啥的也不懂,怕自己誤會了,給娘惹麻煩。就想著等開學請老師給我算算。可還沒等開學,就出了昨天那個事兒,警察姐姐問我,我就想到,這個事兒得內外勾結才能做成。可勾結起來總得有個共同利益吧,就想到賬本上。”
她說完,一臉擔心糾結的看向工商、衛生局兩位同志,小心翼翼似的問:“姐姐,我娘她沒文化,不識字,也不太懂咋管,這不全算我孃的錯吧?”
好像她其實是怕牽連紀茹芳,才這麼小心翼翼的。
兩位同志還真就信了!
畢竟眼前這小姑娘瘦巴巴的,小臉兒還泛著黃,看著就是個吃苦受罪長大的娃,卻一心一意的想保護自個兒娘,想必也是從小沒見過娘才這樣。
都是女性,她們誰受得住這個?
工商局那位同志就俯下身,溫柔的摸摸她頭安慰她:“不全算,可紀經理作為餃子館兒的私方經理,也是不合格的,我們回去研究一下,給你們派個懂行的公方經理過來,好不?”
“那,那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