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傳關於墓葬的典籍主要有《葬經》、《風水經》、《棺遷秘術》、《屍經》等,但是這些典籍對風水的介紹都或真或假,大同小異。

師父的《六壬玄黃典》也涵蓋了這些墓葬的風水術,究其紛繁複雜,我通的不過其中一二罷了,論風水相學,我想師父的修為應該早已是一等一的了。

當初師父教授於我的陣法技巧便是從《六壬玄黃典》裡來的,後來,我研習了《六玄黃典》的‘異志篇’‘沉潭篇’。我所讀過的,算上‘陣法篇’,一共三篇。其中‘藥理篇’我略有所讀,我對藥理不感興趣,所以涉及的少之又少。

當初行軍打仗,通陣法必不可少,所以我對‘陣法篇’的排兵佈陣,奇門遁甲都比較熟悉,這也是我當初在天洛,能夠破開公孫卿所佈陣法,開啟層層洛塔的原因。

至於‘異志篇’和‘沉潭篇’我算是勉強通讀,能夠知曉一二,其中有些東西遇到了才會想起,也不全實,《六壬玄黃典》並非師父所著,但是裡面有許多的東西都是師父所補充。

眼前的我們處於梵淨山邊翼的一座山峰的山脊上,沒有到達峰頂,誰也不清楚裡面綿延的群峰的山勢風水,所以張揚和冷秋風的爭論有些蒼白,二人都是根據《葬經》和《風水經》觀察眼前的三峰兩橫樑的地勢,在那裡自己臆想風水局勢。

入夜。

二人漸漸止了爭吵。

周林,吳廣,鄭易三人受了傷,為了他們的傷好的快一些,我們剩下的幾人輪班守夜。

凌晨,一點雨後的陽光順著天邊美麗的朝霞浸潤了過來。

我緩緩的睜開眼,坐起身來,這一晚過得還算安穩,沒有什麼東西叨擾我們。

受了傷的幾人在郎中錢三的照料之下,氣色都好了許多。

我們現在的位置是在梵淨山山脈的偏末端,處在一座山峰的山脊處,能看見的有眼前的三座高大的山峰,還有遠方綿延不絕的無數峰頂。

我們要去青玉蟬所在的位置,就得向南行走,從左邊兩座山峰之間的橫樑穿過去。

但是昨夜慕影發現了一路的青色玉蟬,顯然是有人在給我們引路,經過大家的商議之後,我們決定改道,向佛墓的位置行動,反正地圖上的佛墓和青玉所在的位置相距不遠,實在不對,就從佛墓自北向南行走,再去青玉所在地。

冷秋風和張揚幾人自然是希望先去佛墓的,所以這一提議一出,二人自然樂的同意。

雲依和駱駝幾人算是以我為首,所以並無多大異議。

我們一群人緩緩從眼前的山脊進了山峰,從右邊的兩座山峰之間的橫樑,繼續向前挺近,

兩個時辰的腳程,我們到了橫樑正中,這一次憑藉著地理位置的高度和清晨無霧遠眺,我們看清了整個梵淨山綿延群峰的山勢風水。

零零散散,三三兩兩,遠處群峰坐落。

右側不遠處一座橢圓形的巨峰傲立在群峰之間,正是地圖上梵淨佛墓的位置,周圍一帶的山峰,看上去都是在向著這座山峰而生長,形成眾星捧月勢,《風水經》上稱之為‘群龍望’的山勢,主峰被稱之為‘龍首’,這樣的山勢一般有墓穴的話,就是葬的先賢古聖之類的,這一點倒是符合,畢竟佛墓葬的是南梵真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