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第六地宮(中)(第2/2頁)
章節報錯
樓臨風顯然來過這裡,他吩咐我們撕下布匹塞住耳朵,跟著他走,要到第六層地宮去。
因為我們在這五層都沒有見到公孫卿和三代大巫師的存在,不論屍骨還是活人。
甬道都是順著著堅硬的山石開鑿出來的,看上去渾然一體,十分堅固。
出口處。
高崖斷裂,上下都是黑茫茫的鐵索延伸,是鬼鳴淵的下面!
從地面到這裡地宮第五層,我初步估計了一下,豎直距離應該有七十丈左右,沒想到這第六層的地宮就在鬼鳴淵的下面。
難怪樓臨風要我們用布條塞住耳朵,原來我們已經到了鬼鳴淵裡面。
幾百年前洛河水位變低,直到如今深不見底,變成了現在的空崖斷谷。
這空崖斷谷被三代大巫師改成了鬼鳴淵。
我看了看眼前的無數根鏽跡斑斑的鐵索,鐵鎖或多或少的掛著一些零散的爛衣服,抑或是白骨,柔弱的光線從上面傳了下來,讓這裡看上去變得空曠,渺茫,幽深,詭異。
腳下是一個修築在半崖口的高臺,高臺一側是蔓延盤繞著黑石牆壁向下的階梯,只此一道,再無別路。
凜冽的穀風颳著,駱駝拍了拍我的肩膀,指了指身後用道口上面的黑石崖上。
我轉身看了過去,我們身後的那些黑石壁上大大小小的開著許多的洞孔。
這些洞孔密密麻麻,就像是蜂窩,以這裡的甬道口為分界線,排列向上,不知道有幾十丈的距離。
看著面前向下的無圍欄階梯,環繞而去,不知道有多長的程,給我的感覺,我們不是要到第六層地宮裡去找三代大巫師,更像是要到地下的鬼門關去找閻王爺報到。
我想鬼鳴淵的那些恐怖的嬰兒以及婦女的哭聲便是由風吹過這些孔洞所形成。
因為我曾經見到過師父用過一塊石頭,雕刻出了一些大大小小不均勻的孔,風一吹,便會發出‘牟、牟、牟......’類似於牛的叫聲,異曲同工。
我猜測如此,但是我沒有必要揭開自己耳朵裡的布條去試聽,風吹過這些孔散發出來的恐怖聲音會亂人心智,我沒有必要為了驗證這個理論去冒險搭上自己的性命。
樓臨風吩咐二十個彎刀衛留守,自己帶了十個和我們一同下去。
大約下行了兩裡左右的路程,又是一個黑石平臺。
平臺的貼牆一側又是一個向內的甬道口。
我們站到了那甬道口的平臺上面,樓臨風示意我們可以取出耳朵裡的布條了。
我看著牆上連線兩邊斷崖漸漸稀少的鐵索,又看了看周圍突兀不齊的崖壁。
風過,只有厚重“呼呼”聲。
我看了看崖下面,似乎已經可以看到一條似有如無的白練,想來便是樓臨風口中的洛河了。
.
【注1】:古易經實則有三部:《連山易》,《歸藏易》,《周易》。十二都天門陣系以《周易》為根基所創。以許多根大小不一的木棍順手插在地上,看似毫無規律,有正有斜,彷彿隨便亂插上去的一樣,其實則乃是按照周易地卦三十二衍而建立,必需開“死”,“滅”,“離”,“寂”四門可破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