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周瑜寫了兩封書信,命底下的兵丁將一封書信交給舒縣令,另一封書信交給他的叔父周尚,之後周瑜底下的兵丁一起收拾東西。

時間來到隔天早上,周尚和舒縣令來到城牆上,看著周瑜帶領底下所有的整裝齊全的一千兵丁離開軍營。

在這部隊裡只有周瑜和底下的三位代表騎馬而已,其餘的全部步行,即便有三十輛牛車也是拿來載錙重。

周瑜和他平時出門的穿著一樣,騎的是他的愛馬萌萌,身上並未穿著軍裝,也沒有著任何的護甲護身,

武器也只是腰間配帶的無名寶劍而己,士兵們感到疑惑,周瑜先前有製作一副高檔的黃銅襦鎧並未穿著,而是把它收放在牛車上。

行軍部隊的排序是周瑜在最前面,其次是先鋒部隊,再來是一半的正規軍,之後是後勤軍,

最後是另一半的正規軍,而其底下三位代表,都在所屬的部隊一旁,以防止在行軍時有兵丁趁機離隊,

由於後勤軍裡有三十輛牛車,車上載著沉重的錙重,因此拖慢整個行軍速度,不過這都是在周瑜的意料之內。

行軍兩個時辰後,時間來到中午,周瑜讓底下的兵丁停下來休息半個時辰,讓兵丁吃配發的乾糧。

周瑜也趁著兵丁休息時,拿來腰間配戴簫笛吹奏漢曲鐃歌十八曲,給休息的兵丁聆聽以提振士氣。

時間還到酉正(18:00)後,周瑜找到一處空地讓兵丁們紮營休息,後勤軍開始野炊,

等兵丁們吃飽之後,只留二十名正規軍的兵丁們輪流守夜,剩下的兵丁都到營賬內休息,

周瑜則是留意營上的動態,每當有兵丁從營賬出來,周瑜都會向前去關心,為了就是防止兵丁會趁機脫逃,這也讓一些兵丁打消逃跑的念頭。

三日後,周瑜帶著底下的兵丁來到合肥縣,合肥原本是侯國,但是在黃巾之亂後,

冀州刺史王芬與許攸、周旌、陳逸、襄楷等人謀廢漢靈帝,改立漢靈帝之弟合肥侯,

結果失敗收場,導致王芬自殺,許攸逃亡,最終以失敗告終,因此合肥侯慘遭朝廷株連,侯國就此被廢。

周瑜帶領的兵丁過橋渡過施水來到漢城外,漢城是一座歷史悠久古城,早在西漢時期聳立於這,

其規模長五百米,寬三百米,佔地約兩百六十畝,其縣治所設在城裡,外城更是有碼頭可搭船先到巢湖再到長江。

漢城一直以來都是重要的南北運輸通道之一而成為

“南北輸會”,因此城內是商賈雲集,車水馬龍,不過自從侯國被廢之後,這裡開始沒落,

沒有像從前那麼的富裕,尤其是浮槎山出現賊寇之後,合肥縣的百姓都往東北的壽縣搬遷。

當漢城城牆上的守城士兵看遠方來了許多士兵後,守成人員趕緊把城門關閉,

這時城牆上出現許多士兵手持弓箭瞄準周瑜的軍隊,其中一人大聲喝止周瑜的軍隊不準再繼續向前。

周瑜知道後,下令部隊停止前進,自己則是騎馬來到城牆下後下馬,向城牆上的守成士兵解釋來意,

沒多久後,城門開啟,周瑜見到一位青年才俊走出來。

該名才俊身著官服,身高七尺八,身材微瘦,心形臉、小翹鼻、鷹眼,全身散發出溫文儒雅讓人感受到他是一位聰明睿智的人,

此人就是合肥縣長顧雍,字元嘆,吳郡吳縣人,曾竟拜蔡邕為師,習得高超的琴藝書法,而且他還是廬江太守陸康的女婿。

顧雍來到周瑜面前仔細的打量眼前的周瑜,看到周瑜身上配戴的洞簫後,感到相當驚訝,他開口問周瑜

“為何你身上所配置的洞簫是從何而來,你和侍中蔡邕是甚麼關係?”

周瑜回

“縣長大人斯乎搞錯重點,我這裡有大人的丈人陸康太守的親筆公文。”

周瑜將陸康太守寫給他的書卷,遞交到顧雍的手上,陸康看了書卷的內容之後,向周瑜說

“陸康太守雖然是我的丈人,但這九江之事,他無權干預,他建議我與你合力出兵討賊之事,我不必受命於他。”

“難道縣長大人要繼續放任那些賊人繼續侵害浚遒百姓!”

“你我雖是豪族世家出生,但是都不是將門之後,這帶兵打仗你又知多少,有了服虔太守那一次的教訓,

我是不會重蹈覆轍,你想上山討賊,就自己帶兵去,別來拖我下水。”

“縣長大人,草民知道大人底下計程車兵,軍械相當欠缺,草民這次有多帶一些的軍械,

其主要就是給大人底下計程車兵裝配,讓大人底下計程車兵能多些底蘊,況且草民還會去說服一位可靠的人,帶兵上山剿匪。”

“你要找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