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關後的周瑜在梳洗完,換上乾淨的衣裳後,先是到賬房找周夫人請安,然後到後廳找周異請安並用一個時辰的時間,從周異的口中,得知這一年各地發生的大事。

周瑜在瞭解這一年的情況後,內心是百感交集,尤其是袁術和曹操這兩個人物令周瑜最頭痛,至於袁紹和公孫瓚,即便雙方的戰火再怎麼猛烈,周瑜也不用擔心,因為太過遙遠可以不予理會。

曹操和袁術一戰,周瑜早就預料到,只是周瑜萬萬沒想到,曹操會因報父仇,帶兵去到徐州屠城,這也讓原本敬重曹操的周異,透過這事對曹操感到作嘔。

就在周瑜瞭解這一年發生的大事後,知道目前要面對的問題,就是袁術和陸康之間的矛盾,周瑜知道陸康是不可能臣服袁術,袁術也不可能放棄富庶廬江,猜測袁術和陸康在廬江必有一場攻防戰。

關於這場攻防戰,誰勝誰負,周瑜不敢妄下定論,即便是知道袁術在九江有八萬大軍,而陸康在廬江城的兵力從原本的三千增加到五千,在這種雙方實力懸殊差距狀況下,周瑜也不認為袁術可以攻下廬江城,因為袁術還得保留兵力抵禦豫州的曹操軍來襲。

周瑜看的陸康的使者送來的五封書信後,被這五封書信的內容深深的感動,周瑜萬萬沒想到,陸康會這麼看重他,只是陸康始終是漢臣,其能力有限,頂多是舉薦周瑜為孝廉,這在官銜在周瑜的眼中根本是雞肋,更何況有周異的前車之鑑,周瑜是不可能當漢官。

不過周瑜還是回信給陸康,承諾要是袁術帶兵來犯,會讓麾下的一千名周家軍,去到廬江城,聽從陸康的調遣,周瑜除了回信之外,也把這訊息帶給城外的兵丁,讓他們有心裡準備。

當這訊息傳到周尚的耳中時,周尚始終不敢相信周瑜會做這樣的決定,當場放下手上的公務,來到周府找周瑜,此時的周瑜正獨自一人在書房裡看書,當他聽見房門被開啟的聲音後,放下手上的書卷,準備開口向周尚打聲招呼時,不料被周尚強先一步開口,周尚質問周瑜

“瑜兒!為何你會做這樣的決定,難道你不怕惹怒袁術!”

周瑜回

“叔父多慮了,如今袁術兵多將廣,根本不會在乎我們這一千人,他現在最缺的就是糧草,我們只須多備些糧草,相信再過不久,袁術就會因為缺糧找人向叔父求助,到時叔父只需把糧草交給袁術,他就不會找我們麻煩!”

“原來如此,這樣兩方都不得罪,這決策妙哉,妙哉!那萬一雙方在做戰期間賊人趁機進攻舒城,我們該怎麼辦?”

“叔父多慮了,舒城易守難攻,即便再一次經歷黃巾之亂,舒城也不會被攻破,更何況放眼望去廬江還有賊人的蹤跡嗎?”

“也對,賊人進攻我們舒城簡直是找死,看來我是過度擔心,瑜兒,你認為袁術和陸康交戰誰會贏。”

“侄兒有些猜測不到,只是陸康贏的話,袁術勢必不會善罷罷休,到時廬江這裡會烽火連天且生靈塗炭,畢竟陸康沒有像其他諸侯有著擴張領土的野心,侄兒不希望他輸,也不希望他贏,最好是陸康向袁術求和。”

“難啊!前些日子,我試著探陸康的口風,得知袁術在陸康的眼裡,始終是心懷不正的小人,要他與小人為伍,根本是不可能的事,這樣會有損他的義名。”

“人死留名,虎死留皮,陸康都這把年紀,要留個好名聲是理所當然的事,這可比二袁、曹、公孫都來的強,這四名諸侯縱使現在得勢,但行為早已失去仁義二字,其死後不會留下好名聲。”

“這個世道,想成功最快的快捷方式就是不擇手段,用仁義二字抱負勇奪天下,簡直是痴人說夢,從春秋至今,用仁義爭奪得天下的人根本沒有!”

“叔父說了沒錯,許多君習得孔孟之道,讚揚孔孟之道,但鮮少君履行孔孟之道,而陸康和羊續都是堅行孔孟之道之人,才讓廬江百姓能過上太平的日子,可惜這一切被袁術的到來給打亂了。”

“瑜兒,你不用太過擔心,袁術那裡我會負責,要是真的來到雙方交火的一天,最起碼也會保我們宗族安全無疑,何況大哥在不久前在江東那裡置產,就是為了要讓我們宗族逃避這場災禍!”

“有叔父和爹在,是我們宗族之福!”

“對了,關於陸康給你的那件血衣,你還留著嗎?”

“我已把它收藏起來!”

“袁術不知從哪獲得訊息,知道你獲得霸王秘寶的一半,託人向我探查秘寶之事,當我告知是一件血衣的時候,沒過多久就託人讓我跟你借用血衣,這事我原本不想理會,因為我知道這血衣對你很重要,只是如今你要出兵援助陸康,不管結果是輸是贏,袁術定會遷怒於你,要不把那件血衣,上繳給袁術,消除袁術對你的猜忌,如此就能確保你能安全無虞!”

“好!還請叔父稍待片刻,我這就把血衣拿來給你!”

周瑜走出房門,沒過多就後就抱著一個木箱進到房門,然後將木箱交給周尚,並開口說道

“叔父!木箱裡面裝的是那件血衣,由於年代久遠,須細心照料,否則血衣很容易損毀,還請叔父小心翼翼交給袁術,並叮嚀他檢視衣上的文字是,一定要格外小心。”

周尚開啟的木箱,將木箱裡的包裹開啟,看的血衣一眼後,並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