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孫策離去(第1/2頁)
章節報錯
時間來到初平二年(公元191年)七月時,關東聯軍彼此從勾心鬥角,延伸到兵戎相見已愈演愈烈,野心勃勃的袁紹為了壯大自己的勢力,設計公孫瓚作勢攻打奪冀州,使得冀州牧韓馥心生恐懼,之後韓馥辭去冀州牧,把整個冀州拱手讓給袁紹。
袁紹得到冀州後,知道孫堅和袁術結盟,於是利用盟主的權力,任命周昂為九江太守、周喁為豫州刺史,讓這兩兄弟去爭奪孫堅的豫州,於是周昂軍隊,趁著孫堅在和董卓軍交戰時,趁機偷襲孫堅的根據地陽城。
孫堅知道後當下回守陽城並擊退周昂的軍隊,袁術派出公孫越領軍前去協助孫堅軍,不料公孫越在交戰的時候,被流箭射死,由於公孫越是公孫瓚的胞弟,因此公孫瓚對袁紹感到震怒。
袁紹為了平息公孫瓚的怒火,將勃海太守印綬給與公孫瓚的另一位胞弟公孫範。公孫範成為勃海太守後,直接背叛袁紹,並帶領勃海兵前去幫助公孫瓚,大破青州黃巾軍三十萬人,斬首三萬人,生擒七萬餘人。
公孫瓚即便得到勃海,也無法平息他胞弟之死的怒火。公孫瓚羅列袁紹幾道罪狀後公佈於冀州關東各地,冀州諸城官員知道後,紛紛向公孫瓚投降。公孫瓚自行任命三州刺史,以嚴綱為冀州刺史,田楷為青州刺史,單經為兗州刺史,並全部更換了各郡、縣的長官。
陽城之戰後,袁紹和袁術的交惡也浮上臺面,各自都豎立黨羽,只是袁紹比袁術略勝一籌,袁紹利用自己的身分,吸引天下不少的豪傑依附,這讓袁術更加厭惡他,一直對外宣稱袁紹不是袁家人而是袁家的“家奴”。
不過袁紹知道袁術和孫堅聯軍不能小覷,於是拉攏了荊州的劉表結盟。
由於袁術佔領南陽時,驕奢淫逸,徵收賦稅沒有限度,南陽百姓困苦,逐漸外逃,為此間接壯大劉表的勢力。
袁術早就想要拿下荊州,只是找不到藉口而已,如今知道劉表與袁紹結盟後,袁術以劉表勾結袁紹叛國為由,派遣孫堅征討劉表。
孫堅奉袁術之命討伐荊州劉表。劉表派其部將黃祖出戰,於樊城與鄧州之間決戰,孫堅趁夜幕突襲成功,使得黃祖逃入峴山。
孫堅率部眾入山乘勝追擊黃祖殘部,當追至峽谷中一竹林之際,黃祖的部下呂公於兩邊山峽上佈下八百名伏兵。
這八百名伏兵在孫堅進入到他們的攻擊範圍後,撬動山頂上的巨石,使巨石往山下滾動,數十顆巨石往山下滑動。
由於地面岸邊地面有些溼滑,導致孫堅在閃避巨石時,騎乘的馬匹受到驚慌不甚滑倒,這讓孫堅反應不及,就當孫堅準備從地上爬起時,三塊巨石朝他滾了過來,孫堅即刻閃躲當下兩塊巨石從他身邊掠過,但緊接而來的第三塊巨石,使他反應不及,當下頭部被巨石給擊中,當場腦漿迸裂陣亡,享年三十七歲。
當孫堅的死訊透過飛鴿傳到舒城的周府時,吳夫人當場暈了過去,孫策根本無法相信他天下無敵的父親,竟然慘遭遇此劫。
孫策當下就騎著馬想隻身趕赴荊州,不過在他策馬離開舒城時,在門口被周瑜給攔下。
孫策怒目看著周瑜說
“兄弟!你這是要做什麼?”
周瑜回
“令尊的死,我同樣難過,不過還請孫兄冷靜,不要意氣用事。”
此時孫策的情緒相當激動,他向周瑜說
“冷靜,我要怎麼冷靜,家父慘遭黃祖的毒手,我這做兒子的理應為他要報仇。”
“即便孫兄殺了黃組和劉表,令尊也不會復活,來日方長,這報仇不用急於一時,還請孫兄從長計議。”
“那你說說我該怎麼辦?”
“我看孫兄不如在府上等候訊息,相信孫堅大人的部下一定會做妥善的安排,到時孫兄先聽從他們的安排,但是請孫兄記住,遇到不公之事一定要忍,千萬不要隨便和人交惡,尤其是袁術!”
“為何你要提起袁術,難道他會對我不利。”
“並不是,只是他可以名正言順接收孫堅大人的部下,到時你要跟他要回部下,恐怕難上加難,至於你的叔舅根本無法跟他平起平坐,恐怕會受限於他,孫兄先平息怒火靜觀其變。
如今袁術失去孫堅大人盟友,已是無法南下在荊州立足,袁術若是想佔有安穩的一席之地,只有兩個選項,一是西進益州,二是東進揚州,其中最有可能的是佔領揚州,不過這是我最不想看到的,因為這裡的太守陸康,一定不會臣服於他,之後恐怕會與他兵戎相見。”
這時孫策想了一下後,情緒平靜許多,他向周瑜說
“如今我年僅十六,又無任何戰功,無法讓家父的部下唯命是從,不如就先聽你的話,平息怒火,調整心態,靜觀其變。將來我一定會想辦法讓家父的部下來到我的旗下,並在揚州立有一席之地。”
“孫兄有這樣的鬥志,才是孫堅大人想要做了事,等到孫兄在揚州有了立足之地,便能展開復仇,消滅劉表和黃祖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只恨我年紀太輕,要是在年長兩三歲,就能幫家父分憂解愁,這樣家父恐怕不會遭遇到這次意外。”
“事以致此,孫兄還是先處理眼前的事情,現在要做的事就是先安葬孫堅大人,不知孫堅大人準備葬在哪裡。”
“其實我也不知道,這事不是我能決定了,不過再過兩日舅父就會回來接我們,到時我就知道了。”
“難道你們要離開這裡。”
“恐怕只能先這樣,畢竟之前還有過校尉帶兵襲擊這裡,若是我們再繼續待下去,不僅我們有可能會遭殃,恐怕還會連累到兄弟你和你的家人。”
“好吧!要是將來孫兄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地方,儘管過來找我,我在這的勢力雖不算是獨霸一方,但是還可以偏安一隅。”
“這才是我的好兄弟,要是我將來繼承家父的勢力,我還需仰賴有人幫我出謀劃策,不過這些都是之後的事,現在最要緊的事就是讓家父入土為安。”
“的確孫堅大人身邊就是缺少謀士,我才疏學淺,將來能幫助你恐怕有限,不過天下人才濟濟,只要孫兄有心,一定能發掘到人才,不過越是優秀的人才,越懂了隱居,想請他們出來輔佐你,恐怕是沒這麼容易。”
“若是這樣,這我該如何是好。”
“要是孫兄遇到人才,要招攬的話,最好用誠心誠意感動他們,只要他們知道孫兄的心意後,即便不為孫兄出山,也會與孫兄有著良好關係,到時孫兄有什麼疑惑,可以去請他們指點迷津。”